談一本關於釣魚的好書


談一本關於釣魚的好書,在你心目中該談什麼樣的內容?





有此想,起因於我所敬重的前輩旗袍,在臉書上有此一問
問台灣為數眾多的愛釣之人,諸多釣研書冊所缺乏的,究竟為何

「尊重自然 XD」
我如此回應

這不是戲言

這些日子雖然鮮少針對釣魚論述,但現況畢竟沒有改變太多,
我需要的鏡頭永遠少一顆,增值的卡債總也繳不完,
而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時,許多台釣友的回答似也離不開技術面的層次。

我同意台灣有多數日文翻譯的釣魚書刊,在根本面上不夠草根;
也同意部分本土的釣魚書籍過度粗略,於技法心得之細節經常草草帶過。

但我還是不經意想起在墨爾本的短暫時光,看當地人甩竿沉底,座椅上聊天喝酒的那份光景,
當輕快的鈴聲自其中一人的甩竿悠悠傳來,粗糙的釣組一端是條將近80公分的大型牛尾,
看那位沒有專業魚夾,只穿襯衫配海灘褲的釣客,手忙腳亂地把魚放入滿是啤酒的冰桶。
我似乎感到釣魚不非得是一門苦心鑽研的技藝,而是可以輕鬆看待的休閒。

(然後認真的我兩次釣遊裡除了海星之外一魚未得,不過我在此強調海星正吃 XDDD)


反觀台灣,如果抱著休閒心態的我不願涉險或過度投資,多半就與釣友口耳相傳的神秘釣點或大物離島無緣,
撇除那些汙染嚴重的釣點不談,等著我的或是滿海的河豚與不知名的小魚,要不就是一條乾淨到不行的清溪。
釣魚台灣,要你是資訊掌握不足又缺乏耐心的瞎貓一隻,能給你遇上死耗子,還真的要點運氣。

或許正因如此,觀察台灣的釣魚文化,經常充斥諸多弔詭的現象:例如神話某些經常大咬或中大魚的釣手,或是迷信某款餌特別有效等等‧‧‧

事實是,種種現象的背後劍指台灣缺乏生態的殘酷現實

魚源的短少,使得構成咬況的因素變得難以分析。

假設有日本、台灣同尺寸的黑鱸野池,
在台灣可能因為抓魚者眾,漁撈壓力大造成黑鱸嘴叼,需特定技法才能攻略,
這種造成普遍性認知產生誤差,甚至無從適用的情境,作為一釣點的醍醐味,影響著釣手所累積的經驗。
是這樣的極端環境使然,我們往往高估某種心法帶來的影響,或是神化了某釣組搭配;
在缺乏對情境因素的足夠認知,釣手貿然將此經驗複製至另一壓力池,效果就可能低於預期。

對比日本,雖然不是絕對不吃不抓,但濫捕的機率較台灣更小,這相對保證魚源供輸穩定,
這絕不代表釣魚再也不需技巧,而是不同釣手的做釣方式,都或多或少能從池裡有所產能。


所以當我們談到一本關於釣魚的好書。

作為實體的載具,書所能提供的內容畢竟有限,
談釣魚手法攻略,能提供的終究只能是大方向的原則。
而我們捫心自問,在環境不好的台灣,需要充分掌握其醍醐味的釣點,難道不多?

我並非在說不再需要任何寫書,而是關於書寫內容如果執著在手法解析,終究有其無法跟上現實的一天。

雖然我也不清楚,要怎麼樣的書寫才能對台灣的現況有所幫助。

以至於當我想到一本關於釣魚的好書,我只能希望有個更好的環境而已。







留言

  1. 以自己去日本釣遊的經驗,魚多未必好釣,反而會因為裝備不適合,訊號紊亂而錯失正確的訊號!

    回覆刪除
  2. 尊重自然+1~~~非常認同~~~我也帶魚但只有真的很想吃的時候才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阿,現在越來越少帶了,大部分時間實在很懶阿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