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釣鱒二三事:居着き鱒とは?遡上鱒とは?


首先,作為聲明,我想澄清這篇文章沒有太多學術上的依據,純粹是我自己從書籍雜誌、網路文章、影片等等彙集而成的心得。
而比起分享,這篇更多是給未來的自己作為複習與修正的資料素材,所以內文有錯的話歡迎留言討論,或是你願意開一篇隔空指教交流我也樂見。




在日本的鱒魚釣遊、雜誌文章裡,經常會提到的"居着き鱒"、"遡上鱒"這兩個名詞。
這兩個名詞,大約差不多是以下的意思。



居着き鱒=在地的鱒魚,本來就在某個區域生活的在地鱒,泛指那些會有因覓食行為有範圍移動的鱒魚。

遡上鱒=泛指為了交配行為而上溯的鱒魚




講到這裡...也許你跟我當初一樣,好奇知道這些到底有什麼屁用?反正魚就是魚,既然共享同一條溪流,去區分也太無所謂了不是嗎?



要更進一步談,勢必得花點時間,分析成功出國釣遊所需的條件。
天時:季節的選擇、天氣好壞
地利:釣點選擇、釣點狀況
人和:釣者技術、(有請的話)釣導能力、釣者運氣

這之中,對許多旅外釣者來說,不管是自助或是請釣導,頭一件要決定的就屬時間這個因素了吧。
設定魚種,進而選擇對應的季節造訪,這是我安排旅外釣遊時的最根本。

但有時即便如此,時間的挑選上依舊難以抉擇;例如本州、東北的山女適釣季節,就可能長達半年以上。

怎麼辦?

這正是2013時我的寫照稍微做點功課卻不改那懵懵懂懂的本質,我北海道第一次的釣鱒體驗。

彼時的我最想釣的鱒魚就屬山女了,而選擇北海道的原因,是因為除了山女之外還有其他為數不少的鱒魚類型。
對當時的我而言,多天釣遊下來的魚種輪替似乎是個省錢的好主意。(其實並不是)


本來這種三心二意的想法,理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或許是命運要補償我因為工作關係行程改期賠掉的錢,我居然狗屎運地起了尾鷹勾嘴的尺級山女。

對我自己而言,用這尾雄山女代表我路亞生涯的一期一會,再恰當不過了

日後我才知道,均溫偏低的北海道,泰半的山女通常會選擇降海。而留下的族群,其成長速度也遠不及其在本州的同類。


更有甚者,這尾山女釣獲的地點,其溪幅比例窄如下圖,我好一段時間百思不得其解。

這般的溪幅與平均水深,加以在地許多虹鱒的競爭,實在難以想像能夠培育出尺級的山女


就在這樣的迷惘中過了幾年,當我的日語總算成長到能夠理解些許雜誌與書籍的程度時,我才終於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那就是居着き與遡上鱒的差異性。
 (附帶一提,本文中的溯上鱒,並不包含降海後上溯的鮭魚。)
 
為了方便閱讀與差異比較,以下文章就以 "A"代表居着き鱒;"B"代表遡上鱒。另外魚種基準包括隨之而來的釣點判斷,沒有註明者都是以山女鱒為例。



兩者間對棲身處所的選擇意識不同: 

A:基本上都會在標準的鱒魚覓食處,舉例來說,就是主流旁流速恰當的緩流區、潭區前中段,諸如此類食物會主動流到眼前的標點。 
B:對B而言進食並非主因,休息才是,所以有可能會在瀨尾、流速偏緩的遮蔽物下、甚至潭尾偏淺等地方發現他們的蹤影。

這尾在北海道9月下旬釣獲的山女,就是在水不及膝、幾乎快要無流的瀨尾目視咬餌的


釣獲難度的影響: 

A:可想而知,在某地長久棲息的鱒群,是最很有可能因為閱歷豐富而高度警戒的一群。例如自助釣客常去的觀光釣點,其攻略難度肯定倍數成長;
反之,如果遇上沒怎麼被操過的魚,或是有人在一旁指導破解方式,釣果跟著會倍數成長也不令人意外。這正是我認為釣導值得的主要理由之一。

B:理論上雖然是應該比較好釣,但也存在著不愛張口所以難上不少的說法。
就拿日本的雨鱒跟美加常見的鮭魚為例來說(pink salmon, Atlantic salmon ect.);
這裡飛蠅普遍最有效率的方式除了基本的假魚卵毛鉤,不少也會用上誇張顯眼的款式與顏色,如zonker、stimulator等點我看連結
換句話說,鮭魚釣客而言,主流用餌是以顯眼的顏色與誇張的動態去激發咬度。
唯獨這樣的結論用在上溯的山女魚上,似乎又不是那麼的精準了。 
至少從釣獲者的圖說、甚至我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時期的山女似乎對自然色更有好感。(?)
姑且說,我認為在誘發咬度的難易上頭,只能依照不同種類的鱒鮭去個別判斷了。


以鱒魚來說,選對路亞顏色往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季節差異:

A:基本上釣在地魚較沒有季節限制,只有季節造成的客觀因素會影響到棲地的移轉(例如本來的地區水溫過高),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B:要針對這個族群下手,你必須先摸懂目標魚種在你目的地的產卵期間。
就拿山女來說,普遍說法雖然是秋天,但北陸與北海道的就只有九月上旬到十月至多中旬;
相對的九州四國可能就要等到十月底才進入上溯階段。
也別忘了魚種間的產卵期也可能極端不同,像是虹鱒就是早春。點我看上溯期的虹鱒


我造訪紐西蘭時正值夏天,當時不少棕鱒因為水溫太高而不願張嘴,或者直接轉往更接近虹鱒棲地的瀨區覓食。



找適合的釣點:

A:這一部分很殘酷,沒有釣導的自助釣客就是得靠時間換經驗、或找釣魚民宿請教釣點;
要不乾脆衝一些有固定放流或者是C&R限定溪段。(例:北海道的阿寒、渚滑川等都有C&R區間)
那如果你是那種喜歡野生魚,然後又在意魚量的那種個性,我唯一可以給你的建議就是盡量別去水太清的地方。(因為那種釣點大家都會想去)

B: 普遍來說,主流、水庫等上游與其支流,都可以做為探索的目標,但造訪之前務必將該主流的主要魚種給查清楚,才不至於搞錯季節與對象。
另外,我個人並不推薦把這個類型當作主要目標看待,而是將此當作一個增加釣獲機率的可能性就好,特別是完全沒經驗的自助釣客。
 
在北海道,許多直接入海的溪流,雖然山女、虹鱒數量可能偏差頗大,卻能碰碰運氣挑戰河口上溯的海雨鱒





以上,大約就是這兩種的主要差異。

而我之所以想分享,就是當我越了解兩者間的差異,越是認為這或許就是去日本釣鱒時,可是視作主要參數調整的關鍵因素之一。

做個假設:
某A今天想釣北海道岩魚亞種(oshorokoma)又同時想拚拚看山女鱒。
那麼某A最好的選擇或許就是九月,因為這是天氣最宜人(十月上山搞岩魚亞種太冷),也是最有機會遇到在地與上溯山女的時間帶。(一方面機票也便宜)


以上,如果有想到什麼在多做補充,希望這篇能夠多少幫助一些對日本自助釣遊有興趣的釣手,當然也歡迎留言詢問建議。

peace ou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