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式長子線風格— ロングティペットの紹介(上篇)

這篇要談的是日本為了延長乾毛鉤自然漂流所發展出的長前導釣法

上篇會探討當前市場語意下的長前導定義,以及檯面上幾位主要推廣釣手;
下篇(如果真的有心寫下去的話)則是講解這種手法上與西式的根本差異,
進一步對其操作上的優缺點進行統整與分析

 

異動聲明:
本文與初版有內容上差異;本來只比較子線與
tapered端比例,改正後將butt與tapered端連帶計算

 

 

一、關於ロングティペット,日式長子線定義:

 

據筆者了解,目前無論是坊間或官方,對於長子線系統都沒有明確的定義;
所以筆者對此系統的分析,主要都來自於產品說明與名手實釣的釣組配置。

特此說明,筆者上篇所強調的重點不在於產品本身,而是其概念依據


 

 

(一)分析A—從產品面講起:

  

這裡選出特為長子線設計的四個產品,並列出各自Profile上的子線與其他部位(tapered, butt)比例;
又如果該線
有官方建議添加的子線長度,亦會另外算出調整後的比率


1、Tiemco LDL:


 

LDL系列有兩款,分別是13與15呎版本;

13呎版本:原Tip(子線)端佔比30%(3.9呎),漸縮及尾端(以下簡稱其他)則是70%,建議添加子線長度為3- 6呎
                   調整後全長16-19呎,子線端佔比升至43%(6.9呎)與52%(9.9呎),其他部分降至57與48%

15呎版本:子線佔比是25% (3.75呎),其他佔比75%,,建議添加長度為6呎
                   調整後長21呎,子線端升至46% (9.75呎),其他部分降至54%



2、Tiemco Finesse:

 

分為8呎與11呎的版本,兩款在長子線使用方式下,建議添加長度皆是5到7.5呎
(註:這款釣線在使用目的上設計較為多元,並非專為長子線而設)

8呎版本:子線佔比15%(1.2呎),其他端佔比85%
                 調整後長度為13到15.5呎,子線佔比升至47-56%,其他端佔比降至53%到44%

11呎版本:子線則為20%(2.2呎),其他端佔比80%
                  調整後長度為16到18.5呎,子線佔比升至45-52%,其他端比降至45%到48%



3、VARIVAS SuperYamame:


 

只有16呎的版本,官方並未註明建議添加的子線長度,子線端佔比為47.5 %,其他端佔比52.5%

 

 

4、VARIVAS Tapered Leader IWI:

 

 

只有16呎版本,亦沒特別建議添加的子線長度,子線端41 %,其他端佔比59%

 

 

 

(二)分析B—名手的釣組搭配

  

這裡以嶋崎了與里見栄正為例,一樣分析前導的總長與子線的佔比


1、嶋崎了

資料來源:フライギャラリー FlyFisherの夏休み

 

嶋崎了在此所使用的前導子線是自己代言與設計的Tiemco Finesse 8呎線,額外搭配9到10呎的子線(4X+5X),總長17-18呎。

上面提到這款子線的Tapered段佔比為85%子線端則是15%,調整後的其他端佔比降到40-38%,而子線佔比則提升到60%與62%

 

 

2、里見栄正

 

資料來源:里見栄正さんの渓流装備 Flyfisher online

 


 

使用前導為Tiemco的Standard 12呎,原生其他段佔比75%,子線段25%,再額外添加6呎的子線

調整後的其他端佔比降至50%,子線段提升至50%

 

 

(三)從A與B,看長前導的端倪 

進一步分析結果前,先稍微分析一下普通的前導線

大致來說,常用的前導線,大部分都會遵循一個40(butt):40(tapered):20(tip)左右的比例製作(如上面提及的finesse)

這個比例設計的理想在於,從重量線到butt端的動能傳遞藉著tapered端中和後,在tip子線端能維持恰到其份的翻圈動量

事實上,在合理範圍下,比例的拿捏得宜的前導,不問總長,理論上都可以做到順利翻圈 

可以參考Peter Mose的影片

 


 

影片中子線,根據說明是釣手自製,以50/30/20比例去製作的30呎前導,藉著足夠的拋投功力,依然能順利翻圈

再參考另一個商品,這條Tiemco的Heavy Butt,強調強風或使用大毛鉤時的翻圈能力

如下圖所見,這條線的子線佔比,低到剩15%

 


 

 

 

 

 

 

 

 

 

 

從這兩個例子內,我們觀察到要使子線端有足夠動能翻圈,子線配置佔比經常是偏低的

回到長子線的討論上,筆者總和下A與B的結果,得出以下數據:

  • 調整後的子線端,佔線組中的4成甚至更高(例子內最高來到62%)
  • 調整後的(butt+tapered)端,往往只占5成甚至更低(最低38%)

佔比如此長的子線端,恰與上面兩例相反,在力量傳導效率上相對不高

可以說,筆者認為這樣的釣線,是從設計原理上刻意地減緩翻圈效率也說不定

 

(四)、小結

相較於歐美多半強調以mending手法控制自然漂流,日式長前導風格從根本上的釣組著手;
藉著在
釣組內添加不成比例的子線端,使翻圈動能效率變差,依此衍生而來的操作手法

 

 

二、長前導操作的名手們

  

※會介紹這幾位,單純因為他們在日本釣界裡以長子線聞名的身分

 

(一)岩井渓一郎さん(いわい けいいちろう)

 


日本長子線風格(ロングティペット)之父,上面提過的兩款VARIVAS 代號有iwi的前導,就是以他的理論基礎所設計。

目前所使用的竿具,為他本人所監修的VARIVAS ID系列;其價格也是這四位有監修的竿子內,最為親民者。

除了長子線風格,岩井先生也發明了日本海鱸飛釣裡,相當著名的款式 イワイミノー 毛鉤

不僅如此,岩井早年曾釣遍日本各大河川,其對於異域溪流的分析與諸多攻略,
都讓他成為筆者在實戰領域內最為激賞、也最值得當作範本學習的一位日本釣手。

 

 

(二)里見栄正さん(よしまさ さとみ)



在長前導系統上師承岩井先生,本人也曾在節目中公開表態,認識岩井先生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

雖然較不容易與長前導連結起來,雜誌與影音上卻能找到不少他所親稿的自然漂流教學

里見先生最為人所知曉,是與岩井先生共同推廣的ルースニング *註一,及作為Shimano溪流飛蠅竿的設計者

目前使用的竿具為自己兼修的Shimano的Asquith溪流號數
(與Gloomis Asquith名稱雖同,唯為日本釣場設計,唯一共通在於X spiral的碳纖科技使用)

 

 註一:若蟲目印釣,概念上與美國的目印釣法雷同,只是目印較小適合日本幅窄、流速快的溪域

 

 

(三)渋谷直人さん(しぶや なおと)

 


這裡所列的四位裡,恐怕最不需要介紹的就是涉谷先生了(笑)

除了以舟型拋投、LDL系列於日本飛蠅界裡聞名,更還身兼釣導、竹竿師傅與傳統漆器工藝師等多重身分

在此介紹的四位裡,他也是唯一常態用到20呎上前導釣組的存在,而舟型拋投的由來,也是由於竹竿特殊調性所致

Tiemco產品線裡,LDL系列就是為他設計;竿具部分,則是監修インファンテ NSF 和 グラスマスター 裡的部分產品
(※不過他本人在番組、雜誌上所用幾乎者,幾乎都是自製竹竿就是了)

 


(四)嶋崎了さん(しまざき りょう)

 


相較起上述幾位,嶋崎先生的知名度雖低;筆者卻認為,他與里見兩人諸多的文章與影音,對想入門長子線者最具參考價值

目前在Tiemco有監製J Stream小號數竿與Finesse前導,其他還有綁製台等產品…

 

 

那麼,就暫且到此

またね

 

 參考資料(未照順序排列):

 https://www.tiemco.co.jp/products/groups/view/1009

https://www.tiemco.co.jp/blog/fly/fly-news/2013/12/22331

https://flyfisher.tsuribito.co.jp/archives/iwaiinterview

https://www.sakanakokoro.com/2016/09/24/15254/ 

https://www.varivas.co.jp/Product/searchgroup/name:%E3%83%86%E3%83%BC%E3%83%91%E3%83%BC%E3%83%89%E3%83%AA%E3%83%BC%E3%83%80%E3%83%BC/type:%E3%82%B9%E3%83%BC%E3%83%91%E3%83%BC%E3%83%A4%E3%83%9E%E3%83%A1+%E3%83%9E%E3%83%83%E3%83%81+%E3%82%B6+%E3%83%8F%E3%83%83%E3%83%81%EF%BC%88IWI+Select%EF%BC%89/view3:2/id:2470

https://flystream.com/being-better-3/

https://flyfisher.tsuribito.co.jp/archives/parachute_hacklin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