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日本上野村 —中ノ沢毛鉤專用区間
總共五天半的釣遊,就在中ノ沢待了三天(紅線部分是釣過的區間) |
釣場介紹:
中ノ沢跟本谷一樣,是上野的毛鉤預約專區,兩個釣場的細部規定(毛鉤、換場限制)也都完全一樣
兩者差異較大的部分,第一是環境上由於沒有大壩,所以中ノ沢的水溫在筆者釣訪的三天內,游移在源流域正常的11~13度間。這也顯現在原生魚的多寡上,水溫較高的本谷以山女為主,水溫較低的中ノ沢則是岩魚居多
另一個人為因素,則是人為放流的有無。據日本魚類研究者,同時也是名釣手的佐藤成史先生表示,中ノ沢從2019年起就已經停止放流;而我親自詢問漁協員工,他們的說法也應證了這點,表示目前這條支流內的放流,只限預約區尾段的堰堤以下流域,而該堰堤並未設置魚道,所以放流魚並不會影響毛鉤區的族群密度
最後要注意一點,就是目前中ノ沢因為減水所以釣區合併,我造訪的時點(2024初夏),除了最上游的A區獨立運作之外, B/C、D/E、F/G則各自併成一區,所以比起開放七組的本谷釣區,這裡的額度只有每日四組
值得一提的是,獨立的A區在筆者停留的五天半裡都是滿額狀態(要改時間時瞄到),說是最熱門的一區也不為過
筆者在這渡過的三天裡,前兩天都剛好與另外兩位預約A區的釣手相遇,兩人也都不約而同表示A區幾乎只有岩魚,而從第二水壩起越往下游,山女混生狀況也跟著變多(其中一位表示起了尾34cm的岩魚)
不同於只有一個停車場的本谷,中ノ沢則是設有兩處 |
中ノ沢做為上野村的最後一篇,又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區,就先上評等
拋投難度:★★★★☆
說明:
比起本谷,支流的中ノ沢溪幅又來得更窄,障礙更多,加上渴水狀態,要有好釣果就不能放掉不起眼的小釣點,各種方向的拋投要求,絕對是三區裡難度最高
釣場魚量:★★☆☆☆
說明:
如前文所提及的,多年沒放流下,目前完全只靠野生族群自行繁衍
魚況:★★★★★
說明:
或許平均體型上不比本谷,但筆者在這區所釣上的魚體都只能用完美形容,加上跟本谷一樣的周休與組數限制,對於魚況的維持多少有所幫助,這邊我直接給滿分
或許平均體型上不比本谷,但筆者在這區所釣上的魚體都只能用完美形容,加上跟本谷一樣的周休與組數限制,對於魚況的維持多少有所幫助,這邊我直接給滿分
難釣程度:★★★★★
說明:
本起本谷來說更小的溪幅,更淺的水深與更加清澈的溪水,加上沒有放流魚可以重置難度,只有頻繁接觸釣手的野生族群,都讓這裡比本谷釣起來更有難度;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實力,在關東區的高壓場能不能獨當一面,那這區應該是三者裡最好的試金石
推薦程度:★★★★★
原因:
這趟筆者本來預約本谷三天,中ノ沢兩天;但兩區都試過之後,就決定將本谷的預約都換掉,無奈其中一個日期中ノ沢客滿,最終只成功換掉一天
都說到這樣了,當然就是大推
真的要講理由,大概就是東北以南的許多釣場,如果沒人帶或是花時間探,要有上述優點的溪流並不多,對於有時間限制的釣旅人,有這樣的釣場也就更加難能可貴
這裡也跟本谷一樣,多數的區段交界處有吊牌提醒(除了C/D之間是靠潭區做區分) |
中ノ沢實釣體驗
筆者在這邊的三天內,能確認尺級來咬的一共三次(兩次岩魚、一次山女),這當中只起了一尾岩魚,另外有釣上一尾泣き尺*的岩魚,其他良型(25以上)的則大約6~8尾,至於新子山女、岩魚等等加一加應該超過十尾有
算起來,筆者在這區的日均起魚量不到十尾,遠低於其他兩區
可以說這次新竿起魚數過不了半百,就是給這區害的(笑)
*日本人經常用"泣き尺"(na ki shaku)來形容差一點就有尺級(通常是29到30公分)的山女、岩魚;另外一般不會用這個詞來形容虹、棕鱒這種大型鱒類
一夜大雨後的中ノ沢,水質依舊清澈無比 |
標準的freestone源流,水溫三天來都介於11~13度間,石頭翻了半天才一隻16號左右的若蟲 |
第一天預約最下游的F/G區,這區山女岩魚混生的情況相當明顯,迴轉流多岩魚,瀨區則都是山女,釣果也剛好一半一半
中ノ沢的初魚,先目視發現,然後順利釣上的19公分小朋友 |
過去在北海道釣獲的山女,都因為季節因素染上一層鐵黑,這次本州的初夏山女看去特別新鮮 |
自然魚的群青色斑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D區上游部) |
這趟的新郵票,ニッコウイワナ(G區) |
F/G區雖然要走一段,但山路依傍著溪流,也是事前定位鱒魚的最好時機
通常從有點高度的地方,很容易就看到良型的鱒魚 (如果真的看不到魚,這篇最後有放圈起的圖片) |
尺級山女脫鉤,尺岩魚被自己粗心嚇跑,第一天的大尾獎是B區這尾26左右山女 |
在初夏標準的梅雨氣候中,度過在上野村中ノ沢的最後兩天 |
經常在停車處看到的飛蟻,然而出於某些不明原因,並不常在中ノ沢的溪畔觀察到 |
在中ノ沢的毛鉤選擇
這趟初夏釣行,事前特別準備了渋谷直人的ベンジョアブ與各色的蜘蛛,但出乎意料的,鱒魚對前者都只觀察不咬;另一方面蜘蛛雖然稍有斬獲,但最寄以厚望的黑蜘蛛居然是零咬訊
雖然不能百分百斷定為何,但我猜兩款知名度太高,頻繁被使用的下場,反過來就不利於高壓場發揮
這趟建功最多的,反而是我在國外拿來當作pilot fly的基本款式 (圖為adam parachute) |
第二天預約B/C區,其中B區尾端這個中ノ沢第二ダム下游瀨區新子很多 但水位過淺,一個不留神就會嚇到定位瀨尾的小魚,往前衝後產生連鎖反應 |
初夏的中ノ沢,淺瀨處經常有這個尺寸的新子山女 |
釣況、天氣不好都無所謂,吃點好料的提振士氣 |
與溪中精靈的偶遇
結束了第二天的上午場,我十二點走回停車點時,已不見跟我停一起的A區釣手車子,估計是受不了陣雨就提前離開
用餐過後,我從A區開始釣起,但畢竟上午有人釣過,再加上自己爛手氣延續,幾次明確的咬訊都放槍,開始一個小時之後,只釣上一尾20公分左右的小山女
A區就是從這個ダム(翻譯水庫但更像攔沙壩)的地方開始 |
釣魚人應該多少都遇過這種狀況,各種放槍後難免疑東疑西
我也不例外,想到前晚將前導從TMC的LDL換成Standard後,應該是butt section較硬導致揚竿速度變快又或是魚吸入毛鉤時較有阻力,便決定改變線組比例
找了處幾乎靜止無流的潭旁,我靠在石頭上專心地綁著前導
才綁一半,就注意到潭中一個靈活移動的小小黑影
當下不知道眼前這彷彿小鴨嘴獸般,能在水裡靈活游泳的玩意是什麼 |
之後問漁協的人們,才知道這小傢伙叫做カワネズミ(川鼠) 以水生昆蟲為生的他,偶爾也抓溪魚果腹 |
綁線時以為沒有魚的潭區,站一會後居然跑出尾20多的山女 果然水溫合適,到處都會藏魚 |
這幾天的經驗是,下午如果想去餐廳外食,回到釣場大概就是兩點之後,在四點半得回車上的前提下,下午場的做釣節奏往往相當急促
而這天遇到川鼠時,自己更是花了不少時間在拍照觀察,當我回過神來把前導綁完後,這才意識到居然已接近三點半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可能繼續盲釣,加上明天也是A區,便改成全目視,沒看到魚就不出竿的方式往上游推進
兩岸植被太強的地方,陰天下也變得極難目視 |
或許是稍早遇上的川鼠保佑,當我已然看到停車場上切點,正猶豫要不要乾脆收竿時,就目視到一尾不小的岩魚
釣點分析:
看到魚的當下,我從下圖A處後方的石頭觀察,那尾岩魚則面朝下游,位於對岸的迴轉流區
這裡我有兩個做法,一個是從A石頭右側的縫隙,用長前導慣用的倒V的方式嘗試
但這個做法並非零風險,中間黑線的部分流速過快,要有足夠的時間讓毛鉤從魚的下游順著迴轉流慢慢往上帶,則至少得有個五秒左右的停滯,以當下前導長度大概只有十三~十四呎來說,不論是倒V或是事後的mending,都必須做到近乎完美才有機會
又誠如圖所見,該區其實並不開闊,釣手站在A處雖然有白泡區的隱蔽效果,但伸出去的釣竿卻不一定有這個紅利
如果真的要從下游釣,最容易達成自然漂流的反而是紅箭頭處,但那個站位會直接進入鱒魚的視線範圍內,所以壓根不考慮
時間有限下,自然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
我從繞去上游渡河,由上往下的方式接近
這個方法果然簡單暴力,我在不驚擾到目標魚的狀態下順利地到達圖中B點,距離魚大概不到三公尺的位置
釣之前先拍照,但要小心不要拿鏡頭去找魚,而是等魚覓食狀態自己上浮到視線中再拍 |
觀察了一分鐘左右,我發現這尾岩魚雖然有在覓食,卻都只限於水下,便果斷放棄乾毛鉤,改綁上本谷用過的若蟲,輕輕一拋將餌送了出去
雖然努力想追蹤若蟲的軌跡,但有流的狀態下,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若蟲消失在水流之中,只能深信迴轉流正將他往鱒魚的方向帶去
然後,我看那尾岩魚一個向上的擺動,順勢就揚竿
中魚,拉力不俗居然往上游衝進白泡區,鑽進另一側的石縫內
我將竿子放平角度變小,以單純扯線的方式把魚拖了出來
第二天的關門魚,一尾32公分的雄性岩鱒 |
川鼠帶來的好運氣一直維持到了隔天
在上野的最後一天,也是這趟唯一預約到中ノ沢A區的一天,我總算明白為何這區為何那麼熱門
先不管會不會咬,但這區的幾個明顯的大釣點,都能看到不少20公分左右的魚影
這尾也是尺級,可惜這個點拋投難度太高挑戰失敗 |
雖然中ノ沢每一段風景都不差,但A區絕對是別格般的存在 |
A區目視釣獲的25公分山女 |
A區往上游的途中發現不少鹿的骨頭,雖然很乾淨,但還是有種不祥的感覺 |
越往上游,釣點規模也越來越小 |
即使如此,只要願意花心思釣小地方,還是有機會遇上這種25以上的良型 |
這個堰堤,標誌著A區的最上游 |
在堰堤左側迴轉流內釣上的泣き尺雄岩魚 |
最後一天下午,我決定回到第一天遇上尺山女、岩魚的F/G段
但川鼠帶來的好運,中午過後似乎就煙消雲散,G區的尺山女點毫無反應,最終只靠盲釣起了兩尾小山女
與山神的遭遇
走到G區尾端的我,以半蹲方式觀察眼前潭區
就在這時,我眼角餘光瞄到一個黑影,從我距離3~40公尺的上游移動到大石後方
我轉頭朝著上游直盯,正當我以為自己眼花,黑影的正體就從石頭後方現身,朝河的另一端衝去
「是黑熊!!」我在心裡大喊
意識到熊正爬坡離去的我,立馬準備相機
當我把相機從包包裡掏出來的這秒間,熊已經爬上邊坡,才按三張後(太遠相機沒對到焦),它就消失在相機的視線範圍
當下雖然放下釣竿追了上去,但牠早已經消失在邊坡的森林裡沒有蹤跡
速度飛快的的黑熊,在短短幾秒內就攀上約20公尺高的邊坡 |
黑熊就是從中間的大石上游衝出去過河,照片左側可以看見F區的入溪點 |
這件事給我的第一個啟發是,熊的速度真的很快,快到可以在十秒鐘不到的時間內衝上20公尺高的土質邊坡
如果今天他被嚇到決定採取威嚇反應,就算有熊噴霧,如果沒放在好拿取的地方,或是拿出來才在想要怎麼開保險,時間上也絕對來不及
幸好多數問題熊,遇人靠近的方式都採慢慢晃悠,半警覺半好奇的狀態下持續地拉近距離,會像是貓科一樣的伏擊行為其實相當少見
第二個啟發是,如果今天有帶正常熊鈴,或是吹高音哨子的方式讓對方早點發現,以熊的移動速度我方多半不會有機會注意到
而事後當我將遭遇事件告知漁協後,他們也只是平常心地說這在這裡相當正常
這或許才是人們面對熊應有的反應,畢竟入山的風險釣魚人該是知情;而透過這次經驗,也讓我成為許多遇熊後而平安而退的案例之一
最後的啟發則是,真的別以為人煙的地點就能放下戒心,我這次的遭遇地點就在官方設置的入溪點旁,山道上頻繁經過的車子不說,這裡常態性地有釣人下切,照理來說不太會遇上才是
這之後我往上游移動,來到之前看到尺岩魚的流區,無奈著鉤未成,就這樣結束了在上野的最後一天
想來,我應該是不被稍早的山神祝福了,畢竟與它的第一次遭遇,如果不是對方提早發現,距離再近一點的話,難保不會衍生出更難以收拾的局面也不一定
若是這樣,忘了帶到熊鈴,認為買一個小鈴鐺就夠用,又私心以怕麻煩為由,謝絕漁協出借的無料熊鈴,這樣的自己絕對是事件裡最有錯的一方
這與第二天遇到川鼠的立場完全不同,前者還可以說是有趣的相遇,後者卻是單純自大給山神帶來麻煩,這樣的自己如果還把遭遇當作神啟看待,那就真的是無可救藥的笨蛋了
我想起這趟很喜歡的歌曲《白日》裡,歌詞前兩句
"時には誰かを 知らず知らずのうちに 傷つけてしまったり
失ったりして初めて 犯した罪を知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