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秋—琵琶湖的五目釣遊
緣由
這趟之所以會特地來到琵琶湖,除了是為了跳脫自己的舒適圈,嘗試鱒魚之外的其他魚種之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裡有個想釣很久的特殊魚種
![]() |
真馬口魚(對岸稱大馬口),外型與顏色都跟台灣的闊嘴雷同 |
![]() |
多年前在坪林釣獲的闊嘴紅貓 |
說到與紅貓的淵源,來自於當年畢業後獨自北上,因為釣場環境與過去台南差距極大,加上交通工具只有機車跑不遠,就開始接觸起溪釣
從那時起,溪哥、馬口等等容易找到的小型魚,作為對象魚就常相左右
因此才有了這次決定,遠程一趟來挑戰看看這個闊嘴的近親 — 真馬口
![]() |
從群馬到滋賀的琵琶湖,單程接近400公里 |
Day1: Run&Gun 壞天前的打帶跑
專程一趟來,除了大馬口之外,當然也有其他對象魚想用毛鉤試試
其中之一,就是還未曾釣過的藍鰓鱸
但由於琵琶湖各地的地形多少有差異,適合魚種也多少有別,加上湖南湖北隨便都是七八十公里起跳
第一天便決定從適合釣黑鱸跟藍鰓的南部開始北上,停留長濱吃飯,再去飯店check in,這樣的走法
![]() |
湖南的一處湖濱公園:一早就有黑鱸釣客的身影 |
![]() |
找了個較沒有其他釣客的地方開始嘗試 |
用小飾帶收穫不少葛巴吉黑鱸 中間還發生過黑鱸被雷魚截胡的慘事 |
![]() |
除了小黑鱸連發外,新郵票的藍鰓也順利釣上了,而且往往都是整群整群來 |
![]() |
剛好為了拍魚有帶上活魚桶,就試試看一群能上來幾尾 藍鰓鱸的體色變化上也是挺豐富的 |
但藍鰓釣了一會就覺得太沒挑戰性,我也沒準備大毛鈎能拚拚看良型黑鱸;在停車場小睡了一會後,就往湖東的長濱出發
特地繞來長濱就是為了朝聖一下 |
這間位於長濱的山本屋,專門提供野生琵琶鱒料理 |
當初在節目"ぶらりバス"看到後就列入想來的清單 |
![]() |
著名的琵琶鱒,筆者點的是"一之重" |
![]() |
琵琶湖八珍之首的琵琶鱒,油脂不像養殖鮭魚那樣油膩,相當清淡好食 |
離開長濱後往北推進,在旅館寄放完行李後,便馬不停蹄地去探勘釣點
![]() |
琵琶湖的流入河流內,一位正在友釣的香魚客 |
這天下午,我雖然很想趕快下竿,無奈時值九月,許多注湖溪流都有禁釣區設定
而這些禁釣區的上游雖然可以釣,但來自湖區的大馬口卻不見得會跟著小香魚上溯到那麼遠,所以策略上,我決定先找到魚群後在考慮要不要下竿
![]() |
九月的琵琶湖,為了保全重要的湖產香魚產卵,不少主要河川都有設定禁釣區 |
![]() |
另一條河川,兩位釣客正在用香魚路亞釣香魚,這是近年相當流行的アユイング |
奈何找了幾條主要河川後,目標的大馬口是一尾都沒見著,眼看時間所剩不多,姑且就想去飯店旁的沙濱找看看有沒有魚花
結果.....
礙於浪實在有點太強,就決定繼續往河川探勘;卻也因禍得福,在某一條沒有漁協規制的河川,讓我看到一大群的小香魚
![]() |
就是在這樣幾乎止水的淺場,給我遇到了整群的琵琶湖香魚(照片攝於隔天) |
夏天的琵琶湖 —圍繞小鮎的生態系—
日本的夏天溪流,就不能不提到香魚,而琵琶湖作為日本最大湖,其中的一項著名水產,就是特殊的湖產小香魚
雖然品種上一樣,但琵琶湖的香魚是湖封型,個體大小多半在只有十公分左右,比起有機會出現三十公分的降海、或是河川型的香魚,最大體型上是小了不少
而每到夏天,當小香魚開始聚集在河口周遭準備上溯,湖內的掠食性魚種(例如這次的主目標大馬口),就會跟在其後伺機捕食這些小香魚
![]() |
這些掠食者,當然也包括釣手如我 |
因為事前調查,知道湖香魚咬若蟲的機率比一般香魚貌似還高,所以鱒魚的遠親—香魚,自然也是這次希望挑戰的目標之一
其實在過去日本一直都有著用毛鉤釣香魚的傳統 只是近年許多河川只允許香魚友釣,毛鉤釣香魚也就跟著越來越少見 (照片攝於金澤傳統產業工藝館) |
而我也算運氣不錯,遇到魚群的地形,其釣法上不難破解
當天香魚群定位在流速偏慢的淺瀨區;我選用偏輕、顯眼的若蟲毛鈎(孑孓或紅蟲),以下游濕毛勾擺盪的方式做釣
當毛鉤盪經小香魚群,運氣好時就會觸發咬餌
![]() |
除了十幾公分的個體,當天也起了尾20公分的巨物 這樣的良型,連一旁玩アユイング的釣客都直呼神奇 |
![]() |
咬紅蟲毛鉤,拍照之餘,也跟一旁的釣客小聊 聊到這趟的的目標魚大馬口,他也很熱心地跟我說哪裡有看到水花 於是作為資訊互通的答謝,就將這尾香魚送給了那位釣客 |
![]() |
除了香魚,台灣常見的日本溪哥也是常客 |
Day2:風雨欲來的前夕
![]() |
第二天一早,趁著風還不強時先在湖岸釣了一陣子 |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小鮎數量大減,又或是季節真的太晚了,沿著湖畔探了幾條小河口,卻都沒有任何的炸水
早早看破,往昨天釣客報的釣點移動,
停好車後從橋上看去
找到魚的興奮沒有持續多久,我就發現這個時期的大馬口似乎只專心在交配,完全無視鄰近的小鮎群
自然這些大馬口,對我拋出的小香魚飾帶幾乎毫無反應
![]() |
當天咬餌的個體裡,只有這尾是咬覓食行為 |
![]() |
近照一張,大馬口與台灣闊嘴的吻部差異明顯易見 |
![]() |
這天的大馬口給我感覺不是特別怕生,就算被驚擾到,一段時間後也都會繼續回到淺灘交配 另一方面動輒25公分起跳的體型,比起溪哥來說也更容易目視 |
但進入交配狀態的魚也不是沒有辦法釣,就是操餌手法上要從釣覓食,改成釣驅逐反射
![]() |
這趟唯二的大馬口第二尾,咬反射的雄魚 |
![]() |
咬small fry毛鈎 |
![]() |
拋草邊偶爾也會有日本馬口(カワムツ)來攪局 |
奈何雖然破解玩法,但大馬口的反射追餌,並不見得會真的能咬到毛鉤,並且常常一款毛鉤就只追一次,換了毛鉤也不見得都有反應;
加上這條溪流雖然有魚,但大馬口的分布就神奇的只在長約一百公尺的幾個水域內,不到一個上午,多數的個體就對毛鉤反應貧乏
![]() |
本想回車上換成六號竿拋大一點的飾帶拚拚看,沒想到就開始下颱風雨了,只好看破撤 |
![]() |
這趟也看到為數不少的ニゴイ(日本的竹篙頭,可以長到70公分) 無奈這次遇到的個體都不咬手邊飾帶,只能下次再戰 |
結論:
這趟只在琵琶湖待了兩天,其實以探釣來說是有點太短,但這是因為事先就知道九月有禁釣區,所以本來就不打算久待;只是沒想到颱風擾局,使得這趟實際做釣時間變得更短
未來有機會,應該還是會想來挑戰一下婚姻色大馬口以及河口補食小香魚的日本竹篙頭
如果有人想挑戰的話,那建議是做釣旺季還是以6月到8月為最佳
除了這時期的琵琶湖還沒有禁釣區設定之外;還有就是對應到小鮎開始上溯的季節,大馬口會在河口或是入河密集捕食,直到入溪一段時間後開始交配行為,其咬餌的頻率就會下降許多
不過話雖如此,這趟琵琶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除了日本竹子之外基本上都達標了,五目釣最終也起了六個魚種,也算是任務圓滿
![]() |
撤收後的當天下午,一片颱風的火燒雲 |
![]() |
為了慰勞自己,這晚決定吃香魚料理 |
![]() |
這家位於長濱的鮎茶屋,可以同時吃到琵琶尊與湖產小香魚 |
![]() |
小香魚與琵琶鱒生魚片 |
![]() |
讓人驚豔的香魚的生魚片,比起琵琶鱒是一點也不遜色 |
![]() |
筆者在日本吃的香魚,普遍都是偏大的個體,所以經常給我種刺多不適合吃全魚的印象 但琵琶湖的小香魚體型適宜,天婦羅的做法也非常好吃 |
![]() |
香魚的唐揚げ,也是可以整魚完食的酥脆程度 |
![]() |
定番的鹽烤香魚,自然也是一絕 |
次日清晨,本來想抓住機會再去拚拚看大馬口,但一夜大雨後河水混濁
也罷,就這樣吧,留點遺憾,那下次才有再來的動力
往南,下個目標是靜岡的濱名湖
我們下次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