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秋—日本阿爾卑斯,山屋釣遊初體驗(圖多)
![]() |
| 離開位於靜岡的濱名湖 下一站,是日本的阿爾卑斯山脈 |
本來這趟中部釣遊,計畫是從琵琶湖開始都有釣友同行,在濱名湖釣完黑鯛後,則是中部山區釣導一天加上幾天自釣
奈何太太工作緣故銜接上會有問題,這趟行程就改獨走
Part 1—木曾溪流的釣導行程:
![]() |
| 這趟中部地區的溪釣釣導,跟九州海釣時配合的是同一位:Pop range的垣内雄高 雄高釣導在春天到初秋這段時間,基本上都以名古屋為中心活動 |
![]() |
| 雖然只在木曾地區待了短短一天,卻也多虧雄高釣導讓我釣上這趟的美型天女(アマゴ) |
![]() |
| 作釣時天氣雖熱,但溪水只有相當適宜的15~17度左右 比起高水溫的群馬上野村,感覺夏秋應該往這一帶(或是東北)比較實際 |
![]() |
| 橋上看到的尺級天女(拍照不久後他就趕走前面那尾小的) |
![]() |
| 釣導表示這邊算是木曾漁協有放流的地區 所以也釣到幾尾這種顏色很艷,朱點很明顯地的"花魁天女" 據說這是因為養魚場吃飼料之故,經幾代選種後的特徵,個人覺得太浮誇了點 |
平心而論,這趟在木曾的當天釣得並不好,卻不是因為魚咬度差,而是換上的新前導似乎讓我在做合上老是慢半拍,這天之後換掉就又沒事了,真玄......
![]() |
| 日本高山、木曾地區,溪相跟魚況似乎都挺為穩定 是我會想再訪的區域,真的要講缺點,就是太多觀光區所以住宿價格偏高 |
Part II:南阿爾卑斯山的両俣小屋
離開位於岐阜縣的木曾後,我往東前往位於長野南部的伊那市
下一站的目標,則是山梨縣南阿爾卑斯裡,一間坐落在野呂川溪畔的山屋:両俣山屋
![]() |
| 從伊那市往南阿爾卑斯的山路禁行私車,出入都只能靠巴士接駁 |
![]() |
| 第一次的登山釣遊,為此特地跟太太借來了她33L的登山包 不過釣魚配件多,這咖不太合用,涉溪鞋就只能這樣綁在兩側 |
![]() |
| 因為獨自一人,又登山完全是另一個文化,多少有點怕怕的 幸好當地的售票系統簡單明瞭並不難懂 #另外有紙本登山計畫書的話,也是在售票站旁這裡繳交 |
![]() |
| 進入九月後,入山的巴士班次跟著減少,只剩一天三班來回 目標的山屋要在三點前登記入住,所以我搭最早的八點去程 |
![]() |
| 出乎意料地,即使是非假日,巴士上也擠滿了往山裡跑的遊客 |
![]() |
| 巴士終站:北沢峠(とうげ) 這裡旁邊就有個山屋可以住宿,也有許多不同的登山路線 |
![]() |
| 泰半乘客都往其他方向的山道走去,只剩包括我在內的三人,繼續朝著両俣小屋的方向去 |
![]() |
| 當我那這張圖給喜歡alpinisme的太太看,她表示這路線很簡單沒難度 (不過我還是走到快往生) |
![]() |
| 一開始的路都有鋪柏油,路旁就是可以做釣的野呂川支流北沢 |
![]() |
| 再往前走一段就是舊的巴士終點站:野呂川出合 這個站點因颱風路危,近年只能以徒步方式前往,直接多出近一小時的路程 |
![]() |
| 山道的入口有小屋的標示牌,旁邊的禁止通行則是往東的山道 |
![]() |
| 也是從那塊告示牌起,山道正式開始緩緩爬升,路面也不時出現坍塌石堆 |
![]() |
| 山道與野呂川左岸並行,沒叉路不擔心會迷路 |
有看到這種巨物,不顧麻煩就直接下切開釣,不過魚會那麼大肯定不是沒原因的,下切後就找不到那尾大魚了(掯)
![]() |
| 不過還是搞了一對,大的26~27但都不是目標魚種 |
![]() |
| 回到山道後繼續往前,就會看到這台有貼著小屋名稱的K-Car 車身超乾淨,到要讓我懷疑是不是有人固定在開的程度 |
![]() |
| 至此,山道總算揮別了過去的道路痕跡,成為山道該有的模樣 有林蔭瞬間涼爽許多 |
![]() |
| 這招牌上的時間,基本上是給專業登山的參考......嫩雞我無法達標 |
![]() |
| 路途尾聲,腳是越來越累,幸好林道跟溪流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
![]() |
| 在河畔休息時,好奇的岩魚也出來打招呼 |
![]() |
| 雖然沒人在門外說:ようこそ両俣小屋(歡迎光臨両俣山屋) 但走到最後時看到建築,心裡就自然出現這幾個字了 |
![]() |
| 顧山屋的,是從昭和56年,也就是1981年就開始這份工作的星さん(星美知子) 外人如我聽來真不可思議,等於人生將近半百的歲月都奉獻在這座小屋 |
![]() |
| 陪伴星さん的還有兩隻貓,這隻叫做"みっこちゃん"的三花還會抓老鼠給自己加菜 |
![]() |
| 山屋裡住宿的話可以租用棉被,當然你要自己在外面搭營也行 但自己搭營的話,早晚餐就得自理 但釣人如我,又是旅客身分,釣魚用具就一堆了 還要自己張羅帳篷處理吃的,還是算了吧 |
![]() |
| 安頓好行李後,不免俗也跟大家一樣,來瓶冷泉冰鎮的札幌啤酒 還送一隻大石蠅當誘餌(誤) |
![]() |
| 到山裡來也要乖乖做資源回收 |
![]() |
| 山屋正面,就是野呂川上游 溪畔有張看板,敘明著我特地到此的原因 |
![]() |
| 南阿爾卑斯山的寶物 —大和岩魚 這裡的溪流是早川魚協所管,山屋沒賣魚卷也沒網路,因此進來前得先買好 如圖片所示,野呂川多數地區都是假餌限定的釣後釋(綠色區間) |
淺談日本岩魚亞種之一:大和岩魚
會想專程來一趟,除了是想用釣魚人這個身分體驗一下日本的山屋魅力之外;
另一個原因,則是想會會日本岩魚亞種之一:ヤマトイワナ(大和岩魚)
![]() |
| 日本的四種岩魚的地理分布,大和岩魚是紅色的部分 (圖取自鮭と鰻) |
在這趟之前,筆者已經釣過四種裡面的兩種:分別是雨鱒(アメマス)以及本州最為常見的日光岩魚ニッコウイワナ,也釣獲過北海道另外一個岩魚品種樺太岩魚(oshorokoma)
在日本的原生岩魚裡,沒釣過的就只剩中國地區的ゴギ,跟阿爾卑斯中南部才有分布的大和岩魚了(外來種也加進去的話,還有中禪寺湖的湖鱒)
也就剛好利用這次行程大改之際,把大和岩魚也一併安排入內
大和岩魚的特徵與差異
要判斷魚種差異,看以下照片說明最快
![]() |
| 雨鱒 アメマス(又稱:エゾイワナ,蝦夷岩魚) 身上只有白點,是蝦夷岩魚的最大特徵 |
![]() |
| 這尾則是群馬上野村的日光岩魚,身上同時有諸多橘白點 |
至於這趟的目標大和岩魚,外觀上的特徵則是跟北海道的蝦夷岩魚相反,是(幾乎)沒有白斑,取而代之的則是鮮艷的橘色斑點
殘念的是,大和岩魚在日本國內,與放流入侵種日光岩魚雜交後深受影響
在一項2011年的調查中,木曾地區本來該有分布的110條的支流內,如今只剩四條支流還存有在來族群
簡單來說如果不是人為影響,大和岩魚不應該那麼難尋
![]() |
| 野呂川源流部釣獲的大和岩魚 |
![]() |
| 這尾只有橘點的岩魚,完美體現大和岩魚的最大特徵 |
然而,即使到了這麼上游,此地的族群依然有被過去的放流魚所影響......
處境讓我想到斯洛維尼亞,Idrija溪流的蟲蚊鱒,許多都有著過去放流的棕鱒特色
![]() |
| 這種橘點浮誇,但白點也相當明顯的個體,還能從外觀判斷應該是混種 |
![]() |
| 但像這種稍微有點白斑的,究竟是不是混到呢? 畢竟看書籍資料,野呂川的大和岩魚似乎多少會有白斑 我想除非去做DNA鑑定,否則只靠外觀是說不清了 |
![]() |
| 跟他種岩魚一樣,部分個體腹部有著浮誇的大片橘色 |
釣場環境
![]() |
| 野呂川上游,海拔兩千公尺,是相當標準的alpine river |
![]() |
| 野呂川右俣(俣的意思是河的支流)的源流溪相 |
![]() |
| 即使破紀錄的盛夏剛過,水溫也維持在十度上下 |
![]() |
| 因為水溫很冷的緣故,每位來住小屋的釣客都會帶涉水褲 |
這兩年,特別在獨自釣遊時,目視鱒魚儼然已成為習慣
這次來到水色如此清澈的地方,當然也不例外
去年看到魚都會特地拍個幾張,今年目視能力更好一點後,基本上就只拍良型或特別明顯的了
![]() |
| 日照強的地方,岩魚的顏色就跟著變淺 |
![]() |
| 日照少的區域,岩魚的體色也就跟著轉深 |
然而魚雖然看到不少,這裡的釣魚人卻出乎意料的多,聽星桑表示夏天時期每天都有五六組人來此垂釣,我去的當時雖非假日,但抵達當天也有另外五位的釣客
大概是被操得相當頻繁,兩天半來雖然看到十幾尾以上的良型,實際釣起的卻一半不到
![]() |
| 這尾在迴轉流的估計有35以上,奈何乾毛鉤只跟不咬,若蟲也沒釘牢下脫鉤 |
但釣人雖多,卻有一套從日本的禮儀文化衍生出來的釣點分配方式
就像前面在濱名湖時,釣客間不會去打擾已經有人的沙灘
這裡每天一早,不管是小屋外露營的,或是住山屋的,都會聚集在小屋裡討論釣點分配
(附帶一提:除非在小屋旁,照規定來說不能野營)
![]() |
| 而當天的釣點分配,就會像這樣寫在門外的白板上 |
而我的運氣也好,這趟遇到的日本釣客,聽聞我外國人的身分後相當友善,將搶手的右俣讓我
也多虧了這些好意,讓我這趟起了好幾尾良型
![]() |
| 右俣的溪幅,很適合帶上6尺6釣竿的我 |
![]() |
| 乾毛鉤方面基本上也都還是吃夏天的款式,aka:陸生昆蟲 |
![]() |
| 入夜後的小屋外,有不少被燈火吸引來的昆蟲,是觀察的好時機 |
![]() |
| 石蛾雖然也常見,但石蛾毛鉤,卻正常發揮地不受青睞 (畢竟多數石蛾的飛行能力好得很,不常落水) |
![]() |
| 第二天在右源流釣獲的尺級之一 |
![]() |
| 另外一尾輕鬆超過尺級的大和岩魚,這尾雄魚的嘴部比例相當誇張 |
![]() |
| 同一尾另一個角度 |
![]() |
| 這尾則是第一天下午釣獲,泣き尺的良型雄魚,跟前面個體比起來更為深綠色 |
![]() |
| 這尾岩魚,完美體現了鱒魚體色的多樣化 這也正是讓筆者無法自拔,努力想拍好魚照的原因之一 |
![]() |
| 像這種平瀨容易盲釣的地區,則多半是小型個體 |
![]() |
| 像這種體型的,最後幾乎都不拍照了 (這尾的胸鰭比例特長,所以特地拍了張照) |
以釣果論,約兩天的時間裡,釣了少說四、五十尾有,但真的稱得上是良型的就幾尾而已
不過釣點因素除外,自己也有該檢討的面向
這趟每次改用若蟲時,都偷懶不把尼龍子線換成碳纖,導致長前導狀態下的延展性太好而頻頻失魚
山屋體驗
最後分享一下山屋價格,這裡單純住(山屋內)的話,這個時間點(2025年)是3千9百塊,含兩餐的話則是9千日幣
這個價位,在近年觀光客雜沓的日本,連日式的家庭旅館都越來越少見了,個人是覺得很超值
![]() |
| 山屋的早餐,主打一個什麼都有的簡單粗飽 |
![]() |
| 中午沒有供餐,但提早一天跟星桑講的話,她可以準備便當讓你帶走 我則是釣一釣後,中午走回小屋點碗拉麵來吃 也剛好第二天起有鋒面,淋雨後吃熱呼呼的拉麵瞬間回魂 |
![]() |
| 路線使然,造訪這個山屋的多半都是釣客而非登山客 餐廳因此擺放著許多釣魚相關的照片 |
![]() |
| 有些熱門的山莊會有許多餐點可選,但這裡的規模不大,所以早晚餐內容都是星桑決定 |
| 但小有小的好,取而代之的則是相當友善的空間環境 畢竟釣魚人不少都是住兩個晚上起跳,所以大家都會很頻繁的在小山屋裡遇到 自然閒話家常難免,多半又是釣客有共同話題 圖片是第二天晚上邀我共享晚餐的另一組釣客(伊藤、保谷、鈴木先生三人及星桑) |
![]() |
| 星桑不知道怎麼弄來的福島馬肉刺身,比我在熊本吃過的都好吃 |
![]() |
| 豆腐香菇鍋,這也是我在日本吃過最好吃的火鍋沒有之一 |
由於手機沒有訊號,所以沒留下任何一位釣客的聯繫方式
當下也沒人提起,彼此大概都有默契
一句短短的
"うーさん、花火をやりますよ。"
(吳先生,等等要放煙火喔)
這樣的邀請
煙火短暫卻相當燦爛
![]() |
| 本來第三天一早還想說小釣一下,到下午再趕末班車 |
![]() |
| 可惜回程當天雨勢增強,便不再戀棧,趕第一班回程巴士 |
後記:
![]() |
| "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 |
我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次用那麼多的配圖說明了
唯獨這次的山屋釣遊,那種自我挑戰、踏出舒適圈後帶來的強烈滿足感,即使放在這兩年來的多次釣遊裡,也是極為出眾的一次體驗
在釣魚的同時,能夠沐浴在另一種日本的戶外文化,這樣的我該是如此有幸
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第一身經驗,化成一張張的照片與解說,希望能保存一點悸動的餘溫
供無名的讀者參考,也供未來的自己回韻
最後,想以這個山屋的雨聲靜態影片作為結尾,希望能傳達,那怕是一丁點,當時所感受到那股與世隔絕的寧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