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 北海道飛蠅之旅 — 那些印象深刻的時刻 Part1


某些時刻所以動人,來自於過程的乏味


上篇曾提到過,如果以日記的方式會不知道要寫什麼。

這樣的結果,其實遠超出我自己的預期

回來沉澱了數周,我想是此行過於走馬看花的釣魚方式所致


北海道的優勢之一是壓倒性的溪流數量與品質,即使是臨海溪流,也不乏上圖這種溪相越的存在


北國幾本上沒魚協的優點,是只要有車,釣況不好隨時可以移動

然而雖然多了直接換點的選項,卻也少了過去買證之後,必須硬著頭皮克服現況所帶來的滿足感

特別是節奏較慢、釣組限制多的飛蠅上,比起過往單純明快的路亞,會來得被放大許多


去年斯洛維尼亞的soca上流域的最終日,獨釣時釣上蟲蚊鱒的那股喜悅,如今回想起依舊念念不忘


路亞VS毛鉤:效率與成就感

並非對路亞不敬,而是以一位過來人的身分,我很清楚路亞釣的變化彈性,是當今的飛蠅所無法觸及的

過去幾趟,即便是一把六尺六的路亞竿跟同一綑釣線,也能無痛地從源流釣到湖區

事實上,對溪釣路亞來說,通常只存在著考慮竿與餌搭配下的合適度,鮮少出現真的玩不動的狀態(例如源流竿拿去湖區拖釣,手感上並非最好,卻依舊可行)


對路亞來說,一套竿組所能探索的泳層,是飛蠅無法觸及的領域


但同樣的說法,卻無從套用在飛蠅釣上

舉例來說,乾毛鉤為主的三號竿雖然也能拋仿餌魚的飾帶,卻有著毛鉤不能過大、標的不能太遠的前提

一旦遇到溪幅大的釣場,三號難免顯得無力,亦無法有效使用乾毛鉤配若蟲等高風阻配置,就只能從釣具的替換下根本解決

又像是日本很流行的LTL長前導,不僅對於毛鉤風阻有其門檻上的要求,想以同樣釣線長度釣若蟲目視,也會因偏軟的butt端(靠近重量線那端的子線)準度上難以控制,需要把前導剪掉大半方勉強堪用

這些都還只是毛鉤在釣組轉換時,可能有的問題中冰山一角而已

所以單竿單線的毛鉤組合,在改變釣組的效率上,無論是時間成本或是改動後效果,都遠不及路亞釣時直接換餌

因此飛蠅釣,從釣點選擇、釣竿番號到釣法設定開始,再到現場毛鉤與子線調整等等,處處存在著捨取

而對我來說,正是這種魚與熊掌的無法兼得,讓釣果更加的有成就感


這趟的殘念之一,是無緣再相遇的宮部岩魚,以毛鉤攻略深層雖然牽強,但並非不可能呢


一上午乾毛鉤未果,果斷將前導剪短後,以飾帶釣上的尺級蝦夷岩魚

也因為飛蠅這種釣組上的限制,果斷換釣點往往是最速成有效的方式

但頻繁使用下,卻少了像過往單一釣區那樣,得靠著釣組的臨場變化,方能有所突破時,所獲得的喜悅

當然,這並不是說此行沒有類似時刻,只是釣行時間雖然破紀錄的長,這類高光時刻卻比預期中來得零碎,多少感到有點遺憾罷了

以下是這趟讓我印象深刻的時刻


秋山女的初挑戰


在筆者短暫的鱒釣經歷裡,如果要選衝擊最深的瞬間,肯定是初次造訪北海道時,所蝦矇釣上的尺級山女


這刻起,開始筆者對凜然雄鱒的追求與執著


於是再次回到北海道,筆者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上溯的山女鱒

唯獨這次以毛鉤挑戰,針對以驅逐行為為主的雄鱒,搜索效率上遠不及過去的路亞

但幾天的探釣下,對於上溯山女偏好的地形,其掌握度卻也比以往來得高



並非絕對,但上面那張倒木、淺瀨深潭交錯,溪底以細石為主的溪流,似乎最容易受到山女青睞

而像下面這張,以大石為主的溪相,釣獲的主體就變成岩魚與虹鱒為主




秋山女在這趟,說是乾毛鉤部門的主役也不為過,幾尾良型無一例外,都以乾毛鉤所釣獲


秋色纏身的雄山女


這趟沒有遇到體型破格的山女,最大只有27公分,多數則介於20~25區間


視地域而定,九月中旬的北海道,也還有機會遇上夏色山女


在行前準備時,以毛鉤攻略秋山女的影片實在不多,所以這趟最主要參考了里見榮正的秋釣影片,其餘就現地自行摸索

個人的初步感想,是攻略秋山女時,乾毛鉤需要細探的釣點,會遠比春夏還多

春夏那些標準的"山女流"雖然也是必探,但本來岩魚愛待的迴轉流,甚至瀨尾看似平靜的地點,經常也有著意外的驚喜

另外為了避免出於護卵行為咬餌的情形,我設定的釣法以乾毛為主,偶爾會遇到開始產房行為的山女,出於釣者自律下,也以盡量不打擾為主(走過去還是會嚇到魚就是)


倒木前的水深、流速都適宜的平整瀨區,是春夏山女的標準釣點


然而一旦進入秋天,像這種流區旁的迴轉流帶也有可能會有休憩中的上溯魚


這趟最大的一尾山女,下次真的不能偷懶,要找個好地方拍照才是


秋的風物詩—櫻鱒

無關實釣,這段單純是釣魚時遇上的風景與感想


櫻鱒 — 北海道秋天溪流的尋常風景

北海道主要的鮭魚分為三種,八月左右的粉鮭(カラフトマス),九月的白鮭(シロザケ),以及六月~九月都會有的山女魚的降海型櫻鱒(サクラマス)

這趟釣行因為時間地點,我只遇到過櫻鱒,但看到那規格外體型的大魚,在不成比例的小溪流上溯著,或產完卵後等死的護床行為,這種為了下一代而為之的單程旅途,很難不讓人動容

而看著櫻鱒那美麗的色彩,對喜歡拍鱒魚的我來說,說一點都不想釣肯定是騙人的。


精盡而亡的櫻鱒,其屍體回歸自然,成為滋養溪流與植被的養分




但三種鮭魚在北海道,入河後就是完全禁釣,這樣的規定是出於維護鮭魚的漁業,所以必須保全鮭魚們的產卵行為,何況入河後,隨著上溯體力耗盡,鮭魚會慢慢從本來的紅肉轉為白肉,絕對不是最好吃的時期

我很清楚有些釣人對這規定感到不滿,這趟也在道南一代遇過日本釣導帶頭的,擺明就是要搞櫻鱒的路亞三人組;也從飛蠅朋友的微信看到被日本釣導帶去搞入河粉鮭跟白鮭的中國飛蠅釣手。(這種都是釣導側問題居多)

從一個外人的觀點來看,我確實認為以漁業為出發點的禁止方式有些粗糙,特別是日本政府側並沒有像阿拉斯加那樣,會由政府去計算上溯量後再開放商業漁撈,反而極度仰賴已被證實效果不佳的人工放流卵;再加上這幾年的鮭魚回溯量,特別是適水溫較低的白鮭跟粉鮭都一再創下歷年新低(相反的適水溫較高的青甘、秋刀則是大漁),我想兩種純海水鮭魚從日本滅絕的日子,應該不遠

但規定就是規定,特別在沒有太多漁協的北海道,對於釣魚行為的管制處於完全的真空狀態,要是貿然解禁,肯定是利大於弊


中型河川的護卵櫻鱒,底下白色的區域就是鮭魚的產房(redd),要小心不要踩踏



就拿不少人想釣的櫻鱒來說,一尾的放卵量可以達到四千,對比陸封山女的兩百顆,這樣的懸殊比例下,保全櫻鱒的產卵行為難道不重要嗎?何況自然產卵的回溯率遠比人工放流還高上許多。


產卵行為的櫻鱒


去批評日本政府的管制作為,並希望能夠開放,這個行為本身並沒有錯;但拿這個當藉口,在毫無健全的法律、管制下所行之的偷釣行為,充其量也不過就是自私而已

而且真的啦,都有那個錢去日本釣魚,為何不多存一點去鮭魚資源更豐富的地方呢?


共勉之,我們Part II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