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 北海道飛蠅之旅 — 那些印象深刻的時刻(完)

 

あの日は、釣りの神に恵まれた






棕鱒與市郊溪流

釣遊中後段,筆者除了沒去嘗試的鬼魚以外,北海道的三種陸封原生鱒,就只剩山女沒上尺級

但人在道東,對該區的山女釣場不熟,便將目標轉向自己的最愛 — 棕鱒


與友人B同釣時釣獲的30左右棕鱒

棕鱒因為其明顯的食魚性,被北海道漁業規則列為禁止異地移植的魚種之一

所以除了道內部分水域,以及降海擴散開來的特殊例子;棕鱒在北海道的存在感,要比同樣是外來種的虹鱒要低上許多

在北海道的飛蠅圈裡,雖然多數人都以拉力強的虹鱒為主流,但筆者反而喜歡警覺性高,以飛釣更加難攻略的棕鱒

在十勝川眾多支流裡,以棕鱒聞名的溪流大概有兩條左右,而筆者這次聚焦的,是離十勝市區相當近的人氣溪流—士幌川


常見的說法,是棕鱒只要超過35公分,就無法單靠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必輔以高蛋白的脊椎生物才能繼續成長;
另一方面,換肉率高的虹鱒,則可以單純靠前者長到50公分以上


有湧水注入的士幌川,兩岸的植被相當茂密,泰半時間只能以溯水方式做釣


雖然不見良型,但傍晚的rise scene相當壯觀


沒魚協的溪流,自然也不存在單毛鉤的限制,因此這趟大號數竿的搜尋配置,泰半都以雙毛鉤為主


土幌也有不少的虹鱒,運氣好的話甚至會雙弓


雙毛鉤時的乾毛選擇,通常單純以浮力考量


在道東的最後幾天,想釣一尾40棕鱒的我,扣除了然別湖的一天半外,其餘都在挑戰棕鱒下度過

要大魚的話,直覺應該是凹本流才對;奈何該川的本流釣,不時遇到咬訊全無的溪段,上切時才發現有其他釣客的車

剩餘時間,就只好前往支流探釣

然而支流釣場是過去在路亞時期曾經探過,印象中不好操竿的場域

對路亞來說都算難拋的點,用毛鉤挑戰又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呢?

正是這樣的好奇心,讓幾天下來零星的支流探釣,意外成為了這趟自學最多的一段光陰


釣客銀座的士幌川,入溪的時機點相當重要......


本流30公分左右的虹鱒、棕鱒都不算難釣,但想遇到40的,恐怕得在釣點跟時機上下點功夫


這趟以六號竿配飾帶,在中流域玩起來也相當有趣,會是未來希望更深入的一環
但為了方便使用更大的飾帶,或許該買條射頭段短的八號線搭配......


支流許多平時看起來很淺的瀨區


但其實草邊草下,多的是空間給喜歡障礙的棕鱒躲藏


支流一開始,以大型乾毛鉤探釣,但成果不彰


像這種棕鱒可能的躲藏之處,用大型乾毛鉤無法有效誘出


這次的支流,礙於拋投空間幾乎是零,而手中三號做為歐若竿的距離又太短了些,加上溪水顏色相當不利於目視等因素;遂決定以從來沒用過的,將重量線當目印的方式盲釣若蟲

時至今日,多數的若蟲玩法筆者大概都有所體驗或專精,從紐西蘭極限長度與毛鉤數量的dry dropper,到與斯國釣導的歐若體驗,再到自己常用的目印與裸視若蟲

剩下唯一不曾嘗試過的,就是單靠重量線判讀魚訊的若蟲盲釣


比起本流域線條型的體態,支流域35公分左右就有成熟魚的樣態


不同於本來想像中困難,這個方式在流速較一致的地區,魚訊意外的容易判讀,許多時候大魚咬餌甚至會直接扯到釣竿

從書裡學來的方式,好奇心使然下有了上陣的機會,更屢屢建功,成就感自然不凡


支流因為空間因素,可能鮮少有人使用毛鉤,所以比起款式來說更挑泳層
(圖中為綁給海水用的小蝦毛鉤)


幾乎沒空間的支流域,考驗著釣手對竿長與拋投距的感知程度


婉惜的是,這趟超過四十的棕鱒,三度追了出來,卻都是差那臨門一腳.....

特別是支流裡遇到的兩尾,完全就是"第一拋準一點就會中了",這種程度的遺憾

讓我想起過去幾位釣導的耳提面命

"It's the first cast that counts the most" 

「第一竿往往最有機會」

在這點上,我似乎還沒吸取足夠教訓,真的得多點耐心才是......


35左右的良型,有著彷彿法國斑馬棕鱒般的紋路


論釣果而言,沒能達成目標的我,絕對是失敗的;諷刺的是,卻也是在這段時光,讓我必須不斷地改變策略
從過去因釣場規制少用的乾毛配若蟲、六號竿的飾帶嘗試,再到若蟲盲釣的經驗,都讓我釣法轉換上更加靈活,也不再害怕沒拋投空間的窄溪

若說此趟幾乎不請釣導,是為了證明自己對飛釣的理解,足以應付陌生釣場所需的各種應變,那或許唯一一次意義上的合格,反而來自這段挑戰失敗的過程




跨越地域時空的斑斕色彩:日高山區的樺太岩魚

12年的北海道除了尺級山女,另一個讓我念念不忘的魚種,則是樺太岩魚(Dolly Varden)


當年以路亞釣獲的26左右雄魚,那身上的色彩令人難忘


所以這次有了機會,當然也就想復刻過往的那種感覺

而當年的兒島釣導如今已退休,所以曾經想去他所帶過的點,奈何該處過偏僻,加上有一段不小的林道,便決定改往日高方向,前次有過實績的釣點


幾年前北海道所探到的日高溪流,當時春天的樺太岩魚顏色偏淺


忘了拍釣場所以拿舊圖,有這樣的釣場,即使魚體不大也讓人心曠神怡


而當年溪裡許多路亞咬不中的尺寸,這次以毛鉤攻略,自然就變得簡單多了


即使像這樣的尺寸,也會勇敢攻擊小型飾帶.....


平心而論,樺太岩魚大概是北海道的鱒魚裡,撇除釣點因子後,最好釣獲的魚種

許多時候,即使相當磊落地站在魚的正上游,下游的魚群也會不顧一切的攻擊水裡的毛鉤

所以就技巧而言沒太多可說之處,大概就是毛鉤選擇,以及有看到大魚時的手腕得精明點而已


樺太岩魚,是少數筆者會以下游釣為優先的鱒魚


卻也是能簡單釣上的魚種,意外地成為這趟的亮點之一

或許是水溫剛好對到,這次共起了三尾超過25公分的上溯雄魚


與友人B時釣獲27公分的雄樺太


獨釣時的泣き尺


即使對日本釣手來說,25公分以上的樺太岩鱒都能算是良型,而上面一尾27,一尾29

更不用題下面的尺級雄魚,稀有度更是跟12年尺雄山女有得一拚


未來除非在日本遇上降海型,否則體長上恐怕難以超越的一尾


彷彿雜誌裡才會出現的體態,都讓這尾樺太岩魚,成為本趟的亮點魚




結束前的雜談:久違的然別湖與未盡的緣分、未來的旅程等等


然別湖的櫻鱒,拯救了我差點打龜的命運

本趟留下遺憾的然別湖釣遊,其實是筆者第二度造訪

18年初次造訪,當時找路人問停車場位置,沒想到該路人竟是釣りビジョン的節目製作人,結果就有了事後被督麥採訪的糗事......

這次再訪然別湖時,居然被當初的製作人,如今是釣導身分,在然別湖幫忙的ゆうすけ先生給認了出來

相隔六年,居然能以這樣緣分再相遇,人生還真是充滿各種驚喜,更藉此認識了事務局的領班タバタ前輩

是故,在然別湖這短短的一天半內,敝人備受事務局大家的照顧;從局長現場的飛蠅拖釣教學,到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斷開船過來報點,甚至為了讓我釣到最後一分一刻,特地在我旁邊護送到最後,才替我把船給拖回去等等......

而技術欠佳的我,最終還是辜負眾人好意,沒能以毛鉤釣上宮部岩魚,卻也約定好有緣春天再見

細想釣魚人生,雖然因為個性機車,沒能像諸多前輩那樣朋友滿天下,但從初上台北遇到的Aven,阿布拉,河童,阿猜,還有工作上的學長等人,再到如今海外,藉著外語優勢逐漸拓開的釣友圈

想到Henry David Thoreau那句,經常被釣魚書籍引用的名言:


Many go fishing all their lives without knowing that it is not fish they are after.” 

「許多人釣了一生的魚,卻渾然不知他們追求的不是魚本身」


釣魚追求的不是魚,那是什麼呢?

這答案或許因人而異

但對如今的我而言,那可以是不同環境帶來的體驗,也可以是釣法轉換下的成就感,又或許是釣魚過程所遇到的這些羈絆

轉眼間,今年最後一趟釣旅已然結束

而未來,會有著什麼樣的旅程呢?


喜好低水溫的宮部,對毛鉤來說可能要春天開季會好一點?
但北海道該時間點的其他適宜魚種,不就只剩......


與釣導Okuda先生在尻別本流的濕毛鉤釣遊,或許意外展開了釣旅的新契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