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冬末 九州海水五目 — 釣導篇

去年殘念的竹莢,今年再戰


去年二月,原先預計的海水五目釣,最終在天氣因素下取消,聽從釣導建議改為前往四國溪釣

之後雖然陸續在自主釣遊時釣獲主要目標魚竹莢跟目張,但竹莢僅零星兩尾,目張雖則是有量無體,最終並沒有太多實感

於是今年初看機票價位還行,就任性決定再衝一趟

其實在這之前的四次九州行,幾乎每次都會遇到爆風

即便幾年前在櫻花綻放時,當時的遊漁船也曾因爆風導致下午場停班

所以這次真的是抱著不可能一直衰下去的信心

但......


立旗的結果,就是遇上了九州四年來最強的霸王級寒流


我知道是冬天,但這鬼天氣連九州當地人都覺得稀奇


因為天氣太鳥,雄高釣導甚至問要不乾脆改期?

但改期聽起來簡單,對於旅人如我就等於是明年再見

我於是跟釣導建議,往自己去年稍微探過的大分地區移動,盡可能地閃風。

「爛天就爛天吧,既然已經沒回頭路了」


豪運如我,方能在九州看到這般雪景(自嘲)


移動上遇大麻煩,高速的雪胎管制
釣導私車根本來不及裝雪胎(九州裝雪胎成本效益也極低)


原定三天的福岡近郊離島釣遊,因為這場雪被迫大改

燃料、過路費的支出增加自然不用提,大分的海水釣遊對於釣導來說更是初體驗


即使在裏風側的大分,依然有機會遇到這樣的吹雪
瞬間有種置身在東北或北陸的錯覺




場域轉移後的苦戰

遠離釣導場域的另一個直接問題:對港區狀態的不熟悉

釣導慣常的做釣地區多半為離島,竹筴魚量與本島就一個不同層次,加上強風吹雪,又不熟港口與潮水情況下,要能發現成群的竹莢,多少有點癡人說夢。

而根據釣導說法

「竹莢很需要確定魚群所在,就算目視不到也必須要"知道他們在附近",不然盲釣起魚機率很低」

而確實如此,最終與釣導的三天,多半都在找魚中度過

這還是在有釣導路亞友人提供的釣點,以及我為了自主釣遊從釣魚節目挖出的釣場,加上去年探到的幾個港口,這樣縮小範圍的前提下


對於釣導來說頭一遭的大分海水釣遊


幸運的是,這趟大分的目張メバル還算捧場,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


メバル們的雪中送炭?


由於前兩天基本上都沒看過竹莢,我們也順理成章地將容易看見的目張設定成首要目標

然而,跟去年自主探釣時的目張截然不同,這次的咬況,只能用貓嘴來形容


這個時期港內港外經常可以發現良型目張


這趟裡雖然看到好幾尾超過20,甚至30以上的大物,但多半位於深層,不只毛鈎不利,就算想方設法將餌送到目標泳層,這類的大魚經常也是只看不咬


這趟常見的寒鯛與黑目魚群,偶爾會混入赤目,照片上側還混入了尾小竹莢


這個時期釣獲的目張,不少會呈現這種報卵的體態


想是去年遇上了繁殖後的荒食,而今年則是不巧遇到繁殖期

從位於福岡的飛蠅店Gengoro店主金内(かねうち)先生聽聞,我造訪時的目張大抵都已經進入繁殖季而食慾不彰,如果真的有心以毛鉤目視方式挑戰良型

「11~12月會比較推薦,繁殖狀態結束後的荒食雖然好釣,但不太容易遇到良型了」

又繁殖季時點的開始與結束,從釣魚節目裡名手的談吐聽來,似乎也沒有一個基準,只能從經驗以及實釣下去做判斷


這趟多數的目張都是黑目跟赤目張


群居、隨潮目移動傾向強的黑目張
又因帶點淺藍的背部體色,被日本釣友稱為
藍背「ブルーバック」


釣法上,我也從釣導那學到以毛鉤攻略的主流方式

多數人的玩法,是以浮線配15呎左右的前導,往淺水層看得到的目張群拋去

使用的毛鉤也往往相當輕,盡量讓緩沉顯得自然

唯獨這次風大,潮目中的目張常常都在中下水層,多數甚至都直接龜在障礙如船繩或是堤岸下


少數幾次需要拋投的目張釣,幾乎都是類似這樣的船下點
如果風況許可,有時就會看到成群的目張


目張群經常會跟潮目一起移動,像圖中的海藻以及底下的寒鯛群,仔細看經常會有意外的發現


這趟少數以上述釣法釣獲的良型,約23公分左右的赤目張


另一個難釣因素,則是繁殖期導致的貓嘴

這次許多個體不分大小,看到毛鈎要不是沒反應,就是只一味地跟著餌

去年也不是沒遇上這種狀況,但這種時候經常能以竿先小晃做出的跳動觸發咬餌;但今年同樣方式,卻經常將魚直接嚇跑

因此這趟的動態引誘,往往只能輕提竿將餌稍微帶上後再下沉的方式


毛鉤選擇是這次另一道難題,去年大咬款今年非常不受青睞


這次的目張大從瘋狂查理,小至鱒魚若蟲都有可能咬
而這種偏好只存在個體,換了尾魚經常不見得有用


當然偶爾也會遇到這種,整群都還很願意捧場的
(有先放在小水槽之後一起放生)


又咬餌後的模式也不同,去年常是叼著毛鉤後直接拖走,但這次多半一個沒揚竿,就會看到毛鈎被直接吐出

更曾有過毛鈎被良型含住,卻沒有咬到鉤子的事情發生

這種輕微的動態操作,以及會被重量線本身吃掉的咬訊,都讓這種狀態下的目張極難以毛鉤攻略


基本上如果是主攻目張的話就建議用浮線,沉線下的毛鉤動態外道居多


最後一個難點,則是目張適合浮線,但竹莢則適合快沉,所以如果要兩者同時玩,在獨走的時候會建議直接帶兩把竿

但筆者身邊除了六號的Asquith,就只有一把已經歷練無數的5號radian(去年握把處還整個脫落)

這次雖然為此帶了把maxcatch的四號竿,但經常性強風加上大了兩號的浮線以及魚所在的位置,操作上難度太高,後期基本上直接被我棄用

說到這,好想買新竿子......


相對於目張,石狗公對於快速下沉的毛鉤反應極好
如果一直釣獲這傢伙,就往往代表毛鉤沉速過快


外道的アナハゼ
外型像底棲,但會貼著障礙物(藻、壁邊),所以從水表到中層都有機會遇到
釣獲經驗上感覺跟目張類似,都不太喜歡下降太快的釣餌


雖然有些意外,但這次最大的懸念反而是目張的咬況,讓人期待或許有機會再訪時,11~12月的咬況究竟會如何


未來的類似釣遊或許會改以11~12月為主,只是該時期的竹莢狀況就得花點功夫另尋



第三天,悲願的竹莢群


但說到底,這個時期的目張雖然加減可以玩,卻因為不是正期多少有不盡興之感

又這趟請釣導最主要還是以學習竹莢的釣法為主,卻一直沒遇上竹莢,再怎麼樣的全肯定,也多少有點低氣壓

幸好第三天時總算迎來轉機,當天釣導與我前往釣魚節目裡挖來的釣點,就在上午釣得差不多該準備回程時,我注意到了位於漁船下方的竹莢大群


這種漁船繩子旁的大群攻略上得小心
因為要是卡繩子或者船上,等於變相造成船家困擾


然而大風加上拋投還不順手,都讓我噴了好幾隻毛鈎

所幸最後還是有起魚,也從釣導那裏,得知竹莢喜歡的節奏


釣導:毛鈎如果太過上層,往往就會釣到上面那樣的小竹莢


可惜的是才釣沒多久,竹莢群就被幾尾跑進港內的青甘給整群嚇到不咬,體型較好的那群更是直接不見蹤影

不過最後的最後有學到就好,也意外知道魚群的所在處給自己獨走時參考

而這個經驗,也對我之後一個禮拜多的獨走非常有幫助


這回的釣導擔當:

這次的釣導,依舊是前一次九州行的,Poprange雄高先生


殘念的是非主場下發揮,真的辛苦了

今年預算可行下,或許會去高山區挑戰秋末的大和岩魚,到時再多多指教了

又雄高先生近年已經開始偶爾經營船釣飛蠅,在可見的未來下,守備範圍會漸漸變廣,這點筆者也是相當期待


另外也恭喜雄高釣導,其所監製的海水六號竿即將上市(連結
雖然是以竹莢等魚為目標,但據說中小型海鱸及黑鯛上表現也不賴


筆者有幸在這次用到測試竿,感覺調性類似radian又便宜許多
買得到的話,絕對會是想入手的一把



PS:
這次的釣遊寫得有點急躁,因為筆者目前希望能在2/27之前把這趟釣遊告一段落,之後安心地迎接《魔物獵人:荒野》XD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