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秋—濱名湖黑鯛釣行

 

第三站是黑鯛聖地—濱名湖



濱名湖與黑鯛:

從筆者還在玩路亞的時期,濱名湖(浜名湖)這個詞就經常在YT影片上看到


即使語言沒有那麼精通,多讀多聽,也能用少少的錢就豐富自己

開始專注在毛鈎釣之後,也開始購買許多日本書籍雜誌,漸漸地對日本的毛鈎歷史,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當中,只要提到黑鯛毛勾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會提到"濱名湖"

也是這樣我得知濱名湖的黑鯛毛鉤,約從2000年初期開始,發展出一套系統後,慢慢地擴散到日本各地

到如今,黑鯛作為日本毛鉤的主流魚種之一,釣法也在各地開花。

如沖繩的西表、宮古島等地的海岸黑鯛,九州長崎大村灣的河口黑鯛,大阪的港灣船釣,甚至有東京灣的濕毛勾盲釣等等……

這一切的開端,就是濱名湖

因此即便濱名湖的黑鯛體型,沒有河口、港灣等等,來得容易出現所謂的"年無し"(超過五十公分的個體),筆者依然決定趁這次造訪中部地區,來朝聖一趟


周末加上濱名湖的高人氣,只要臨海的地方就有釣客


除了岸釣的黑鯛路亞客,入夜後也隨處可見活餌釣人


甚至還有獨自在河道涉水,登海鱸的日本釣客


這次釣遊,除了是筆者是一次用毛鉤挑戰黑鯛,也是第一次在沙底地形釣目視

考量到實際做釣時間更只有短短的兩天,新手如我,要有所釣果與成長,當然就是請釣導最為便捷


而這趟的釣導,是Intheflat的服部先生
扭傷腳的服部先生,為了不掃興硬是帶傷撐過了兩天導釣



濱名湖的毛鉤釣導模式:


這裡介紹一下濱名湖釣導的帶釣模式


釣導費裡面,大概有一萬日幣左右是用在小艇的租賃


租船店滿滿的漁獲照
由於水質乾淨,濱名湖的海鱸跟黑鯛,被生餌客帶走的機率高上許多


動力艇租賃會需要特殊的駕照,所以非日本人基本上只能乖乖找釣導的方式為之
當然你有朋友能帶的話也行~ 不過筆者就是屬於前者


主要做釣的區塊其實就是濱名湖靠海,空照圖滿是蚵棚的這一帶


多數蚵棚架從春天到秋天這段時間會收起來,乾潮時的潮間就像上圖這種沙洲狀


靠近運河處有些沒收掉,但多數釣客都會很自律的避開這區,免得勾到造成困擾


tailing (魚因覓食而身體部分露出水表)的黑鯛,這種個體就是目視的對象


當然,魚並不會總是露出水面,更多時候,是nervous water(魚在淺場覓食造成的波紋)的模式



漲潮時難以目視時,則多半採用盲釣


底部黑色的藻區,就是漲潮時盲釣的標的


出乎意料的超高壓

雖然事前就知道周末不太可能會完全沒人

但不知道是不是跟剛走的颱風有關,這次實際去才發現不只是岸邊路亞釣客一堆,連濱名湖的幾大釣導們似乎也幾乎全員出動(例如有看到疑似MCI鈴木壽)

更有從一掛是東京Sabalo釣具店,自己有駕照下來租船自釣的


聽釣導說,這照片裡整群飛客都是杉浦雄三的 Teal support帶釣的......
這一眼望去少說有6~7位,就不清楚釣導是配幾個人


但即使有那麼多的飛蠅釣客,最讓我驚訝的莫過於:幾乎每個開船的釣客,看到沙洲上有先行者,就會有默契地避開去其他沙洲,也不會看你有釣果,就跑來跟你擠(換成台灣一定會變這樣)

也是因為這種禮貌文化,我們這趟許多時候,都在同個沙洲待好待滿

另一個難點,則是颱風過後,常常一個潮水轉變,眼前的水色也跟著瞬變

據釣導表示,颱風前後的魚影濃度差天與地


有時一個潮水改變,水就濁成這樣了......



實釣

濱名湖的推薦裝備,由於開闊場地風大的緣故,一般是建議快速調的七號配上海釣的北梭魚用線

但由於筆者多數預算,近年都在花在請釣導跟旅遊安排上,竿子的配置上就只能走相對低價位

所以這次淺嚐,就只用剛購入的Tiemco Salt water special 六號,配上平常鱒魚釣飾帶用的七號線硬上

雖然有機會的話,還是想買把輕挺快速調的七號竿就是,不過這年頭的中高階都好貴......


這把TMC的海水入門竿,合台幣約7千多


六號竿配七號線在沒風狀態下還行
但風大的時候,配合這裡正常的16~20公尺拋投距就難免吃力


回到釣遊本身

這趟多數時候都採盲釣,就是用蝦蟹毛鉤,瞄準藻帶,然後用一定速度拉回這樣

也因此釣上了許多過去沒釣過的魚種


新郵票:平鯛ヘダイ


河豚也是常客


另一張新郵票:セイゴ,小海鱸


甚至還釣上了幾尾小比目魚,據聞運氣好的話,毛鉤也有機會搞上更大的個體


至於經常作為外道上鉤的烏魚跟黃鰭鯛,這趟反而都沒遇到


最終在兩天的時間裡,盲釣只來了三記大咬訊,兩尾沒能著鉤,只起了下面一尾


第二天唯一一尾,這樣的體型似乎是今年的平均值(35~40公分)


盲釣的感想上

先是這趟釣具配置上就是湊合著用,設計上是釣港口小物的飛蠅竿,在強風下表現得只能說是普普通通,特別是沒順風想增速時,多少對手臂有點負擔

而這種大區域的盲釣,跟嘗試過的湖釣,比起來是也是更累也更傷神

一來是潟湖沒遮蔽,也沒有像是湖岸那種地方給你坐下休息,就只能一直頂著大太陽拋投

二來是湖多少還有點構造物,潟湖滿潮時,就真的是空蕩蕩的一片


在潟湖行走,也要隨時注意有沒有魟魚
所以釣導都會要求用一種"すり足"的方式行走
簡單來說就是用滑步的方式推開沙子步行


兩年前的丹麥型雖然也是釣開闊海域,但地景上較這潟湖來的更為多樣


所以嚴格說感想的話,我會覺得濱名湖盲釣並不是太好玩的體驗

因為這給我感覺有點類似在台灣釣魚,就是一個你知道水裡有魚,也知道多數狀況要用時間換魚獲

這種感覺的釣點,如果是在地人下班偷閒,知道潮水狀況,加減拋個一、兩個小時,釣一個佛系下,恐怕還不至於無趣

但若是時間延長成六、七個小時連續,並且橫跨咬與不咬的潮水,取而代之的就是沉重的作業感

話又說回來,在能目視到黑鯛下的濱名湖,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這趟少數幾次遇到的露背群體


針對這一類黑鯛的拋投與攻略,比起盲拋就有趣得多

只可惜不算偶發的話,兩天的釣遊裡,就只遇到兩次密集的露背(tailing)與緊張水域(nervous water),以及零星幾次巡遊的個體

加上人多與颱風後,都讓濱名湖之行變得意料外的高難度;根據租船店表示,第一天時幾乎一半以上的釣手都是打龜


第一天下午要退到底前遇上總算遇上了整群覓食個體
咬了六、七次起了三尾


而我第一天起了三尾,加上第二天盲釣的一尾。兩天四尾的成績,放在頭一遭造訪的釣手裡應該還算可以

而這一切的成功,基本上只能歸功給釣導

從毛鉤的支援、做合方式提點、找不到魚時的標點選擇,以及如何在那些無趣的盲拋時刻,靠著聊天方式讓時間不至於過得太慢,都是身為好釣導要有的功力

可惜釣手我的能力差了些,運氣也背,就希望未來如有機會能再訪,兩方都能有所成長


第一天的清晨,尚未跟釣導會合前,有去自己小探


黑鯛是看到不少,但多半都在這種很難釣的區域,對毛鉤的戒心也超高
真要岸釣,恐怕還是去找沒那麼有名氣的釣場會比較好些


除了釣魚之外,濱名湖的鰻魚飯也是筆者吃過裡最好吃的,大推


下次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