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 斯洛維尼亞 — 伊德里亞河(下篇)

Idrija trophy區,一尾被同類攻擊過的小蟲紋


Idrija Trophy zone:簡介


筆者這趟的斯國獨釣裡,魚釣壓力最高的河段,絕對非依德利亞河Trophy區莫屬

在此垂釣的三天裡,幾乎每天都遇到不同的釣導,或是自駕到此的國外釣客

但沒辦法,這區著名的野生蟲蚊及少數能自行繁衍的虹鱒,都讓這一區在歐洲的釣客間享負盛名

但魚釣壓力高,反面卻不見得是壞事,甚至覺得對飛釣還相當半調子的我來說,這種高壓區才能更加驅使自己精進也不一定

這張照片就是攝於Trophy區,基本上每天遇上個十幾位不等的釣客也不奇怪


從橋上往下看,像影片這樣的大蟲紋並不罕見


從加油站圍欄往下看,綠背的是虹鱒,右上一尾棕背則是蟲紋


"何万回の夜を過ごしたって忘れぬような 最高のフルコースを頂戴"




Day1—苦戰,卻不失為良藥


在Idrija Trophy區的第一天,我凌晨五點多抵達釣場,從穿過市鎮的橋往上游探

一直釣到了八點多,到被其他釣客切西瓜包圍決定換區為止,黃金的清晨時分,就只咬了兩次

兩尾都是目視若蟲誘上,一次大蟲紋斷線收場,一次大虹鱒沒有釘實脫鉤


才八點多,回到橋附近就全是釣客....... 這裡的釣客密度沒在跟你客氣的
當然釣客多,代表魚也更習慣有人驚擾,被嚇到的魚通常來說也比較快恢復


心裡知道這裡人多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果然還是不喜歡這種人擠人的感覺,所以就往橋下游,人少一點的地方探去

日照漸強,本來積極覓食若蟲的個體也相繼回到深水或陰影處;早晨能找到魚的淺瀨,接近中午時已是一片空城

此時的我,上游瀨區有一組歐若釣客,下游也有一組人持續往上游探,沒太多選擇下,我站定一個瀨區,聚精會神地找魚

也就是這種限制,最能激發潛能


在Idrija trophy所目視到的虹鱒,可惜沒拍影片

看不到的話裁切一下


照片裡的那尾一直在浮頭撿食,但因為魚身處有流速的瀨區,所以同樣的浮頭動作所引起的漣漪,相較於潭區更容易錯過

但也是這一類的浮頭魚,因為水流較緩潭快,撿食上有時間壓力,對乾毛鉤的款式也較為寬容(多數狀況)

掛上我常用的亞當降落傘,一個拋投落在魚的左側


40台的雄虹鱒,本流的魚背明顯較支流來得偏綠許多,不變的是那野性的拉力


餐館Na Vas' Pizzerija,伊德利亞的當地餃子,是每次必吃的美食


用過餐後,為了避開其他釣客,我決定稍微探一下位於trophy區的支流

雖然在支流看到了幾尾魚,但往往連接近都無法,更別提成功誘上了


支流堰堤處的潭區,四處可見良型虹鱒洄游,但毛鉤一下水,過來看一下就逃了......


下午時分,魚群又開始現身,那兩尾大虹鱒估計都是60+的老成體
有興趣的可以數數畫面中有多少魚


回到本流已經是下午五點多,先在橋上觀察緩瀨區

"果然魚好多阿,但橋正下方肯定難釣"

心裡這樣嘀咕著,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的下切到河邊

當時已經不少鱒魚浮頭,問題就是前面提到,緩瀨區的浮頭魚,對於毛鉤款式通常很挑,何況還是橋下這種公眾點

果不其然,換了不少毛鈎都沒反應,唯一的咬訊來自雉雞尾若蟲的濕毛鉤擺盪


當時河邊不少大型的紅色蜉蝣,而成蟲旁邊經常可以看到蛻下來的殼......
被這啟發,用偏紅色的雉雞尾釣濕毛鉤成功引發咬餌


石蠅也是這趟常見的羽化蟲之一,跟上面的紅色蜉蝣一樣,都不是在水下羽化


成蟲偶爾會在河畔出現,不過沒看過在水面的


最後判斷,該緩瀨的魚都是浮頭在吃midge之類的小羽化蟲,但筆者對那種細線小鉤博大魚是真的沒太多興趣(拉過一兩次該地的虹鱒就知道了......),剛好上游下來了一堆法國人在距離不到十幾公尺處開始拋竿,遂決定另外找點

就在我回到橋上時,觀察到河的左岸處有一尾蟲紋

那魚在潭區轉淺場的大石前,沒浮頭,但身體的擺盪明顯撿食著若蟲

我小心翼翼下切,蹲著身子移動到魚後約十幾公尺,綁上重量適宜的若蟲,在確定魚依然自在覓食後,將釣竿換到非慣用的左手

拋出

第一竿,太短

第二竿......太偏

第三竿不夠遠,沒機會沉到魚的面前


若蟲畢竟不是乾毛鉤,在控制拋投的準度上我真的有待加強,如果是過去,恐怕我會半帶點怒氣地持續拋投,最終導致嚇到魚(去年北海道就是這樣沉不住氣)

但此時,我想起了不少釣導都給我過的建言


"當你拋差了,覺得可能嚇到魚時,就要耐心點給魚時間,讓它恢復進食的信心"


這才總算能壓住我那個耐不住性子的習慣

魚又撿食了幾次,我多拉出了點重量線,趁著重量線往下游垂盪,準備一個water haul往前拋時,深呼吸讓自己冷靜


左手一個前翻

被後方水流拖著緊繃的線組,順利地帶起若蟲往前飛去,落在鱒魚前方約半米處

"這個距離,應該能剛好到魚的所在深度......"

才這樣想著,就看那尾鱒魚一個小開口

揚竿,and the rest is history.(剩下的,就盡在不言中)


一尾純正的伊德利亞雄蟲紋(48cm),還是帶著zébrée(斑馬黑紋)的個體


許多跟棕鱒的混種,在頭部會出現棕鱒的條紋,純正的蟲紋,則是這種深色配上大理石紋班
比起四十級的虹鱒,蟲紋沒太多拉力,然而不停甩頭,反而讓我擔心在過程中脫鉤
卻也讓我懷疑,當天早上煞不住而斷線的那尾,以及三年前脫鉤的那尾到底有多大.....


大理石紋延伸到背鰭,斑馬紋以及部分個體會出現的橘點




Day2— 複製貼上,然後修正:Copy, Paste, then Fix


有了第一天的幾次目視經驗,第二天一早我就決定用同樣的方式垂釣

"找到魚再出手,不盲釣浪費時間"

然而,事實證明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早就遇到Idrija特產,"腳下的大蟲紋",蟲蚊鱒的偽裝真的是一絕.....


早晨,不少魚就這樣靠岸撿食近水表的若蟲或cripple(沒成功羽化的若蟲)


雖然成功目視到不少尾,卻也經常走一走才發現嚇到了近在眼前的個體,而且後者的比例之高,幾乎到是一比一的狀態

加上當天或許日照太強,使得淺場瀨區的鱒魚們警覺心極高,幾次距離於還有著十五公尺以上的距離,卻僅僅只是想拿出相機想拍一張,魚就似乎被反光給嚇跑了.....

如果只是不好接近也就算了,這天還遇到幾次極其難搞的蟲紋


稍微有深度的點有時也能慢慢看見魚體,只是發現的太晚經常就沒戲了......


在遮蔽物旁浮頭的難搞蟲紋


我先是看到影片那蟲紋在接近枯樹旁自在浮頭,它的位置拋投雖難,但也因為枯樹的視線阻礙,讓我得以靠得夠近

觀察一會後,我注意到那尾鱒魚偶爾會撿食靠左邊主流的食物

我換上有信心的鉤款,待魚位移到靠左後一個拋出

沒有辜負我的期待,魚直直地朝毛鈎而去

就在我它要大口一張將毛鈎吸入時,突然一個大水花

我反射性的揚竿

但線的一端卻沒一點阻力

等到回過神來,該處的魚已經不知道跑哪去了,而線的一端,乾毛鉤依然健在



中間的深場流區,經常是歐洲若蟲的兵家必爭之地
對我這種傳統釣法來說,好攻略的反而會是近岸的淺場


這天早上的黃金時段因為太悶,改去A區轉換情緒

下午回來時,我給自己立下了走三步就要停下來觀察的限制,這個方式果然讓嚇到魚的機率稍微變小,甚至幾次都在15公尺*外就發現魚影


*十五公尺對鱒魚來說已經是有點難度的距離了,但 Trophy區幾次站得更近通常都失敗坐收


頻繁浮頭的良型蟲紋
在所有的浮頭模式裡,在瀨旁水淺處,橫移距離長的是最容易的也說不定


發現這尾蟲紋時,還以為能夠一掃早上的霉氣,沒想到同樣的狀況又再發生一次,也是一個大水花後什麼都沒有

而我揚竿之後,那尾鱒魚也變得緊張兮兮不再進食,過不了一會,就消失在河的另一端


我這才想起在《The Orvis guide to hatch strategies》裡讀到過的,有些鱒魚,特別是棕鱒家族的,會在最後一刻煞車,而水花就是來自於煞不住而頂出水面的背鰭

如果這時釣者揚竿,最壞的狀況就跟我一樣,直接把魚嚇跑

其實很違反直覺,但越是體型小的鱒魚,往往覓食造成的水花就越明顯可見,有點體型(35)以上者,除非是在覓食大型昆蟲,否則一般的小蜉蝣等漂流物,則經常是毫不費力


相較於棕鱒家族,虹鱒要容易目視得多,也能靠得比較近


垂釣這種虹鱒跟棕鱒混生的溪流
果真就如紐西蘭釣導講過,虹鱒會是標準的face saver(救面子的魚)


拉力保證的尾鰭,也讓我猶豫該不該把五號線換回煞車好很多的Orvis SL....

傍晚時分,天空也開始滴起了雨......

不至於不能釣,但也幾乎就沒看到鱒魚浮頭,目視也因為天空一片白茫茫反射後難度變高

我多年前購入的雨衣,如今已經沒有太多防雨效果,加上當天上午在A區起了尾美型蟲紋,心態上已經滿足,便沿著遮蔽處往回走準備收竿

就在距離停車點剩不到半百米時,我無意間瞄到尾大虹鱒


即使是雨中,虹鱒的綠背依然容易辨別


看到影片裡虹鱒那個尺寸,我也沒多想,直覺就是老魚反正不會咬,隨便綁上個小若蟲就拋了

心態放鬆下,第一竿的落點就完美無瑕

透過那被雨滴拍打著的水表,我隱約看到魚嘴一個小開合

揚竿瞬間,我眼前這尾水下巨物往上游游去,連帶捲線器一陣哀號

不消多久,魚已經快將整條28米的重量線拉盡,而我甚至懷疑她沒有全力衝刺,光憑重量,就逼得我頻頻讓線

沒辦法下,我只好開始追著魚去,好不容易將線收個大半,卻怎麼也無法將魚拉近水面

我嘗試收得更近,但一個驚嚇到她,又是一陣十幾米的瘋狂出線

更慘的是,這次她往下游跑

我深覺不妙,因為此時下游銜接到一片水急的淺瀨,要是往那裏跑不只是我難追,恐怕重量線也可能勾在石頭上導致斷線

我趕緊從淺場衝到她下游,線一端的她意識到此,改往上游游去


就這樣來來回回幾次,每一次收線都離得越來越近

不清楚過了多久,才終於看到魚的真身

"好巨,但我得想辦法讓她吸點空氣"

想是這樣想,現實就是5X的子線根本無法將她拉出水面

"只能硬撈了"

這樣想著的我,拿起撈網想嘗試而已,魚一個驚嚇往左衝去,順著淺瀨水流一路往下游去

深知不妙,只好冒著跌倒的風險追魚,重量線還一度卡在石頭上

追著她跑了50幾公尺的淺瀨後,總算來到有點深度的潭區,還撞上一組正垂釣中的釣客,雖然不好意思,當下也只能請他們讓讓

幸虧魚到了潭區後,沒了水流助力安定不少,我總算能將魚順利引導至淺水處

手邊的橡膠網子根本裝不下,只好拿來當作是推魚的工具,這才將魚給困在淺灘

線的一端,是個人新紀錄,一尾64公分的虹鱒


足足拉了將近30分鐘


使用的若蟲,一竿就退役


心情好晚餐就願意花,但其實斯國這一區的pizza這樣才13歐不到,跟法國比根本佛心價


Day3:Over the hump的雨過天晴 


在斯國做釣的最後一天,決定繼續探依德利亞Trophy區沒釣過的區域

然而這一區意外的多靜潭,比起前一天的淺水域雖然容易目視,卻也更容易嚇到魚

不過經過前兩天的洗禮,如今的我並不心急

"在trophy區,對我這樣的新手來說,起任何一尾魚都是勝利"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將腳步放慢,時而鑽進樹叢旁耐心等魚


即使在這種很容易下到魚的潭區,也依然沒能阻止沒禮貌的義大利釣客,在我上游丟飾帶......


總算天不辜負,這天偶降小雨,配合著我的耐心,都讓潭區跟潭頭的魚放下了點戒心

即使沒太多羽化,竟也成為了我在斯洛維尼亞垂釣的日子裡,單日上魚最多的一天


清晨時分的這尾hybrid,是當天唯一一尾以若蟲誘上的鱒魚


這天遇到不少棕鱒(或是混種)


被那兩位"釣友"切西瓜後,這個瀨區一度無聲無息,但在岸邊蹲點十幾分鐘後就是眼前光景


開始釣後,我先是鎖定影片中,靠左上方撿食的蟲紋


之後同區再起一尾戒心較低的虹鱒,這天我脫鉤了一尾大型雄虹鱒,算是稍稍的美中不足


一尾體態肥碩的混種雄魚(這天不少虹鱒跟母魚都直接跳過不拍了)


喜歡帶相機拍魚的,那CPL絕對是你的好朋友
可以消除水面部分反光的CPL,除了魚照外,用來觀察水裡的魚也很有用


外觀純正的蟲紋這天也有幾尾,但都介於35~40出頭而已



這天最終,我釣起了超過二十幾尾的鱒魚,其中只有三尾蟲紋,其他都是混種或虹鱒

釣法則是在潭區等,帶魚巡遊過來時以乾毛鉤攻略,或是潭頭潭尾有流處的傳統目視拋投咬餌

體型上沒有前兩天來得多亮點,棕鱒一族普遍都落在35~45間(最大47),虹鱒則是45~50左右大宗(最大55),就是數量上十分過癮

美中不足的,恐怕還是過程太過順利,反而就沒記憶點可著墨,跟去年多數時間的北海道之旅有點類似......

我想,如果旅途中沒有遇到一絲一毫困難,反而會像這之後的我一樣,身陷自己很行的這種幻覺囹圄吧

當然這是這趟旅程結束後的感想了


沒有特地鎖定大蟲紋,所以相當有幸能以這樣成績收尾

結束第三次的斯洛維尼亞釣遊,也對次回的目標有了點新的想法


念念不忘,是我在斯國吃到的半熟鹿肉堡......
(寫這篇的當下,我剛吃完寮國一個滋味很差的漢堡)


下一站,我將飛往克羅埃西亞,參加由法國旅行社Escape flyfishing所主辦的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釣旅


未完待續~


留言